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生活  社会

“社会”二字的定义有点混乱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8-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有段时间,因为正读熊培云先生新书《重新发现社会》,我对“社会”二字有点过敏。一次在深圳机场看到“社会停车场”几个赫然大字,心里咯噔了一下。后来在某市街头看到“此处厕所不对社会开放”字样,同样的感觉又被触发。

  前两天在香港的港澳码头,看到“公众停车场”的大字,英文是Public Car Park,想起内地“社会停车场”也有一样的英译名,知道这是同一意思的不同翻译。为什么叫“社会停车场”?我对语词有刨根问底的兴趣,于是检索了一番。大概明白,“社会停车场”即“社会车辆停车场”。“社会车辆”,即有别于公交车、出租车、贵宾车等的车辆。这么说,叫“公众停车场”是更确切的。

  谁都知道“社会”是个名词,前面可有不同的名词、形容词作修饰,诸如“新”、“旧”、“公民”之类;它本身也可以作定语。“社会停车场”,总觉得有几分刺眼,然而不妥在哪里,我还真说不上来。细想自小到大听惯了的许多与“社会”搭配的词组,才渐渐理出一点语义流变的线索——这里当然不包括“人类社会”、“社会主义”等大词。我想到的“社会”相关词,和至高无上的“主义”,色彩大不相同。

  第一个勾起回忆的是“社会青年”。在“”前和“”初期,常听到这个说法。其定义在当时很明确,就是“已毕业,未就业”的青年人。那时,工农兵学商,所有人皆在体制之内,但“社会青年”却游荡于体制边缘,故而体制将他们作为管束重点。我记忆中的这个名称,带着明显的贬义。检索报刊,发现这种贬义竟延续到今天。

  近年报纸上,还能见到这样的报道:《学生纠合社会青年报复初中老师获刑》、《勾结社会青年 逼迫同学》、《飙车抢夺抢劫社会青年纠结学生疯狂作案落法网》“社会青年”这种称呼,香港是没有的,则是正面词语(那里还有“社会青年协会”呢)。而在我们这边,百度百科解释:“社会青年,指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的青年和社会闲散人员。”“社会闲散人员”也是这样的贬义词语。还可以举出很多:“社会流氓”、“在社会上瞎混”、“社会上的骗术”、“社会上的陋习”等等。为什么这些贬义词要冠以“社会”二字?人们说顺了嘴,从未问个明白。其实反推一下便清楚了。这些贬义词所指的“社会”,理所当然地,不包括党政机关、军营学校、企事业单位。对了,这里的“社会”,是“单位”的对应概念。旧时的说法是“江湖”,今天的说法是“民间”——也就是芸芸众生。“不对社会开放”,就是“不对老百姓开放”。这个常见的语句,虽算不上有多少贬义,但听来也确实不很舒服。比如去年国庆大典,地区实施短期封闭,这是合理的。但报道却说“广场升国旗仪式,将不对社会开放”。如果直接说“不对游客开放”,是不是更好一点?

  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体制改革。一个现代国家,须有宽阔的领域介于公权和私人之间。人以群分,人们因各种需求、趣味、职业、信仰,自愿结合,以自治方式处理社群事务。这就是“社会”,是不可或缺的公共空间,是化解冲突的缓冲地带。这个领域的盛衰,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影响至深。但毋庸讳言,我们的公民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或许正因如此,作为定语的“社会”一词,定义有点混乱。想来还是熊培云所说的“有主义,无社会”体制弊端的后遗症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