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交通信息

中国交通部信息中心专访丨交通部管理干部学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柱庭:智慧交通催生新业态 但应坚守出行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1-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新兴技术在交通领域大有可为,目前智慧交通也开始进入应用大规模落地阶段。”9月6日至8日,由太和智库发起主办、每日经济新闻·每经智库战略合作的第三届“太和文明论坛”在北京进行,会议期间,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交通部管理干部学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柱庭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

  在张柱庭看来,随着技术不断迭代,智慧交通和共享经济也催生出了新业态。近两年,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新兴应用颇受外界热议。资本在狂热追逐之后,也变得更加理性。他认为,外界对于共享经济的期望也要回归到交通的本质,调整到理性的坐标。

  以高速公路智能化系统为例,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新建高速公路智能化系统的市场规模为112亿元左右,2017年达到186亿元。2018年新建高速公路智能化系统的市场规模在206亿元左右。

  今年7月,交通运输部发布《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以“数据链”为主线,构建数字化的采集体系、网络化的传输体系和智能化的应用体系,加快交通运输信息化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支撑。

  其实,“数字交通”仅是智慧交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作为交通领域的一名“老兵”,张柱庭认为,纵观技术的发展历程,每当新技术爆发时,总会在交通领域引爆新一轮应用。而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变革,交通领域再次被注入新的活力,智慧交通也会释放新动能。

  张柱庭表示,从全球智慧交通的发展路径来看,主要出现两种方式,分别是被动发展和主动发展。而在国内,一直采取主动发展的路径。眼下,新兴技术已在交通的各个领域渗透。

  例如,在基础设施领域,无人船舶、无人港口、智慧公路的启动提升了行业的运营效率;在物流领域,智慧物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可能;在前沿应用领域,自动驾驶让未来的交通充满想象空间。

  回顾智慧交通的发展历程,张柱庭认为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起初,政策红利驱动大量的新兴技术进入交通领域,赋予智慧交通新动能;紧接着,一些智慧交通应用开始涌现,开始进行小规模的落地和尝试;而在当下,中国智慧交通正向着智能建造、智能服务、智能安全保障和智能经营方向发展。上述三个阶段相互交叉、共同促进智慧交通落地发展。

  事实上,智慧交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也催生了一些新的业态。而在“互联网+”的风口下,共享单车、智慧充电桩以及其他汽车出行领域的创新模式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不过,经历了几年的发展,一些新模式也面临着现实的重重考验。以共享单车为例,从裹挟着狂热的资本浪潮横空出世,到第二梯队单车企业相继倒闭。短短几年时间,共享单车经历了大起大落。

  对于这一变化,张柱庭深有感触,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国的交通运输是新业态发展非常活跃的一个行业,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共享经济催生交通领域新业态,对满足公众多样化出行需求、培育经济发展新功能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智慧交通领域的新业态中,共享经济和交通集合出现了很多活跃的案例。不论是共享单车还是共享汽车,均让大众实现了按需出行的场景。

  他进一步指出,但硬币的另一面,作为新兴领域,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最显著的问题就是安全性,包括运营安全、信息安全、资金安全等。张柱庭认为,这需要技术和政策双向发力,共同促进应用场景良性循环。例如,在共享单车乱停放之后,出现了助力其秩序停放的电子围栏技术。在网约车暴露出一些安全问题后,通过技术对行车过程进行监控记录,提升乘客出行的安全性。

  在这些问题显现后,资本的态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外界将资本对于共享单车的态度描述为从“资本发烧”到“资本退出”。对此,张柱庭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其“不反对亦不认同。”

  在张柱庭看来,资本已从此前的“火热”步入理性。未来共享经济在交通领域仍有值得挖掘的空间,但关键的一点是,资本、运营企业、用户均要把对于共享单车等应用的期望值调整到理性的坐标中。

  “共享单车正经历回归出行本质的过程,需要运维精细化、标准化改革。”张柱庭分析称,在过往的发展历程中,存在把共享经济作用放大的情况,但实质上,共享经济赋能交通的本质还是出行,只要紧紧围绕这一内核深入挖掘应用,不去过度赋予其他功能,共享经济在交通领域就大有可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