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健康生活  两性

当前中国公众两性观念调查研究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2-2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男性对“女人味”的评价仍然集中在温柔、顾家、美丽等传统价值观念中,而女性认为“独立自主”应是其最突出的特质,在对不同类型的女性评价中,公众对“女强人”的美誉度最高。

  ◆公众普遍认为“照顾家庭”是“男人味”的核心特质,“暖男”“奶爸”最受女性欢迎。女性对男性“力量阳刚”这一传统优势的评价已不明显,两性对于男人“责任担当”的认知评价差异最大。

  ◆公众普遍认为“性别模糊”趋势明显,对其接受程度因不同的情境而有所不同。公众基本接受在市场环境中出现的性别模糊形象,而当其与国家形象发生关联时,接受程度较低。

  【样本情况】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666份。从性别上看,男性占65.32%;从户籍情况看,农业户籍人口占68.17%。

  关于“女人味”的核心特质,男女两性对于这一问题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差异。超六成的女性认为“独立自主”应是女性的核心特质,而只有一半的男性对此表示认同。男性对“美丽大方”“温柔体贴”“照顾家庭”等传统女性价值观念的认同度较高,而女性对“勇敢坚强”“责任担当”的认同度较高。由此可见,女性意识的崛起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

  本次调查选取了11个社会中广泛流传的女性性别标签。结果发现,公众对绝大部分的女性性别标签的好感度高于反感度。有一半的公众对于“女强人”和“白富美”持有积极印象。只有对“绿茶婊”的反感度(34.5%)高于好感度(28.1%)。

  关于“男人味”的核心特质,男女两性对于男人“责任担当”的认知差异最大,女性(46.3%)对其的认同度要显著高于男性(30.3%)。此外,两性对于男性“力量阳刚”这一传统优势的评价出现差异,近一半的男性(49.0%)仍认同这一特质,而认同这一特质的女性只有不到四成(37.70%)。调查显示“,暖男”(60.1%)和“奶爸”(59.2%)是最受女性欢迎的男性形象。此外,“经济适用男”(45.5%)、“妻管严”(45.2%)、“高富帅”(42.8%)的美誉度也较高。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家,从传统到现代,中国人的两性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次调查,我们通过五点量表对公众两性观念的传统性与现代性进行了分析。总体而言,我国公众的两性现代价值观念显著高于传统价值观念。从性别来看,男性更认同传统性别观念,而女性更认同现代性别观念。从出生年代来看,传统性别观念更容易获得年龄较大群体的认同。从户籍来看,农业户籍人口传统性别观念更强,非农业户籍人口现代性别观念更强。

  本次调查以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第二期(2000年)和第三期(2010年)相关数据为依据,以“男主外女主内”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两个指标为例,展示了近20年间中国人的性别观念变化。结果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传统性别观念出现回潮;从2011年到当前,传统性别观念又出现了式微趋势。这可能与女性现代性别观念的觉醒有关。

  对于中西方在性别观念上的差异,调查显示,公众普遍认为中西方存在差异,但他们对差异的认知判断并不一致。其中,41.9%的公众认为“中国更现代,西方更传统”,而34.8%的公众持相反意见。

  公众对于“性别模糊”现象感受明显。调查显示,公众普遍认为男性行为表现越来越“女性化”(44.3%)与“多样化”(40.7%)。对于男性的女性化形象,超一半受访者认为是“无力的”和“让人瞧不起的”。与此同时,公众普遍认为女性行为表现越来越“男性化”(48.0%)和“多样化”(37.4%)。而对于女性的男性化形象,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是“能干的”。

  对于“性别模糊”现象产生的原因,受访者认为独生子女政策(73.72%)、机器换人(73.57%)、精神生活的追求(66.52%)、物质生活的满足(56.31%)、外来文化(52.55%)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本次调查通过五点量表考察了公众对于不同职业出现“女性化的男性”的接受程度,分数越高表明接受程度越高。结果显示,接受度较低的三个职业分别是“国家公务员”、“医生”、“中小学教师”,而接受度较高的两个职业是“形象设计师”、“模特”(如图)。可见,当性别模糊现象出现在市场行为中,特别是与时尚行业相关联时,公众接受度较高,而当其与国家形象发生关联时,接受度则较低。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乏看到“天价分手费”“农村结婚高价聘礼”“美女配富豪”等新闻“,二奶”“小三”等现象也越来越多。这些行为背后似乎都隐藏着一个逻辑,即女性是有价值的,可以被定义成商品与男性进行交易。本次调查考察了公众对于“高价聘礼”“易”的态度。结果显示,超四成的受访者对此表示认同,其中男性(54.5%、57.5%)对其的认同度显著高于女性(25.4%、29.6%)。由此可见,物化女性的意识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还存在着一定空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