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健康生活  资讯

健康中国在行动 ——全民健康 预防第一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3-2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曾经,许多人只有得了病、住了院才会注意健康,而如今,“管住嘴、迈开腿”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生活的新风尚。老百姓健康观念的变化,其实也正体现了国家对人民健康不断重视、健康政策不断演变的过程。

  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下称《健康中国行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这一系列举措将健康中国战略引向深入。健康中国行动堪称为进一步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制定了具体的施工图。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民健康梦”是主要基础。“健康中国”从“说”到“做”,也是一个稳步推进的过程。

  2015年3月,全国期间,“健康中国”第一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同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6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并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2017年,党中央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2018年6月以来,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会同教育部、体育总局等部门组成专班,分领域开展专题研究,起草编制了《意见》、《健康中国行动》和《实施和考核方案》。

  2019年6月25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依据《意见》,成立了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并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

  健康中国行动相关文件的出台,背后是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以来,我国的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不可忽略的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的推进,我国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疾病谱都发生着改变。目前,一些大众熟知的慢性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因;重大传染病如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等,防控的形势仍然严峻,职业健康、地方病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另外,每一类重点人群都有各自亟待解决的健康问题。我国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偏低,吸烟、过量饮酒、缺乏锻炼、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比较普遍。因此,把卫生健康工作中心以“疾病治疗”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策略上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势在必行。

  健康中国行动也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的公布也标志着一个以“健康中国战略”为顶层设计,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行动纲领,以“健康中国行动”为推进抓手的大国国民健康保护体系全面形成。

  健康中国行动聚焦当前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主要包括: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针对影响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环境等因素,实施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心理、环境6项健康促进行动;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针对妇幼、中小学生、劳动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特点,实施4项健康促进行动;防控重大疾病,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四类重大慢性病以及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预防控制,实施5项防治(防控)行动。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对家庭和社会都负有健康责任。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对健康的认知只停留在“治病”。但事实上,通过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坚持健康生活,日常就注重预防疾病发生是更经济和有效的方法,可以减少居民病痛折磨,减轻居民经济负担。但是,当前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总体仍较低,2018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7.06%,尽管比2008年的6.4%有了大幅度提升,但总体水平依然不高。2018年浙江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6.64%,比2008年的8.45%提高了18.19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公众在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科学就医、安全与急救、健康信息等六类维护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依然缺乏,不良生活方式仍较为普遍。

  健康中国行动指出,要全面正确认识到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个人生活方式和医疗卫生服务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城乡居民关于科学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健康素养,有助于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水平。健康中国行动从主要的健康影响因素入手,通过健康促进手段,实现健康水平的提升,成为一大亮点。

  要有健康的行为,首先要有正确的健康认知。健康中国行动提出,要学习、了解、掌握、应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和中医养生保健知识。遇到健康问题时,积极主动获取健康相关信息,但一定要提高理解、甄别、应用健康信息的能力,优先选择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等政府部门及医疗卫生专业机构等正规途径获取健康知识。健康中国行动从健康科普合理膳食、全民健身、心理健康等,一项项细化目标,将科学性和普及性有机结合,非常系统、细致,让老百姓都能看得懂、记得住、做得到。健康促进行动将在未来10年内让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健康科普更加规范科学。2018年浙江省省级健康教育机构举办了包括结核病防治宣传日、预防接种日、碘缺乏日、世界无烟日、世界艾滋病日等一系列主题科普宣传10次,分发各类宣传资料2万多份,直接受益人数达1万多人。同时,积极通过新媒体平台“浙江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等,和电视台、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合作、用开办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科普信息的宣传,向居民传播正确的健康科普知识。

  近年来,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仍面临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相关疾病多发等问题。其中,高盐、高糖、高脂等不健康饮食是引起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的危险因素。健康中国行动提倡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不高于5克,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不高于25~30克,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克,蔬菜和水果每日摄入量不低于500克,每日摄入食物种类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成年人维持健康体重,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4;男性腰围小于85厘米,女性小于80厘米。

  2017年,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15-69岁居民的的主要健康行为进行监测,居民进行低强度的体育锻炼率为66.97%,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率为46.27%,高强度的体育锻炼率为35.42%。健康中国行动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预期分别不少于90.86%和92.17%。科学锻炼不只是迈开腿这么简单,现在不少人有了加强锻炼的意识,但是只顾刷运动量,并不是科动。

  健康中国行动明确指出,鼓励每周进行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或者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身体活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多动,达到每天6000~10000步的身体活动量。

  还有,如何确保拥有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话题。健康中国行动提出,政府部门应重视并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卫生健康、政法、民政等单位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热线服务、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神科治疗等衔接合作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服务模式。健康中国行动提出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预期提升到20%和30%;焦虑障碍患病率、抑郁症患病率上升趋势减缓。

  健康是1,其他的都是0。每个人从出生前开始,健康就成为了一生的必修课。健康中国行动细致地提出了全生命周期的健康覆盖,特别针对妇女婴幼儿、中小学生、劳动者、老年人四类重点人群开展专项行动,对这些人群面对的特殊问题作出积极回应,进行全方位的干预。

  出生缺陷严重危害儿童生存和生活质量,对家庭带来很大影响。根据2016年调查,全球每33个婴儿就有1个有出生缺陷。学习出生缺陷防治知识可以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概率。同时,学习科学育儿和儿童早期发展知识,有助于提高养育照护能力,充分开发儿童潜能,促进儿童体格、心理、认知、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提倡把主动接受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产前筛查、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听力筛查都列入了重点倡导目标,要将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5‰及以下和5‰及以下,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8/10万及以下和12/10万及以下。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发病形势严峻。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0%,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0%。小学和初中阶段近视率随着年级的升高快速增长,小学阶段从一年级的15.7%增长到六年级的59.0%,初中阶段从初一年级的64.9%增长到初三年级的77.0%。高三年级学生高度近视,也就是近视度数高于600度,在近视总数中占比达到21.9%,由于高度近视是致盲性眼病之一,容易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应该引起高度警惕和重视。

  2017年,浙江省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率为71.9%,高中生达到91.1%,近视防控任务艰巨。健康中国行动提出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将中小学生作为重点人群之一,动员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共同守护其身心健康,形成“网格式”防护。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锻炼健康体魄,预防近视、肥胖等疾病。明确提出了个人和家庭应该采取的措施,比如中小学生每天在校外接触自然光时间要达到1小时以上,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屏幕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不少于10、9、8个小时等。目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

  最美夕阳红的基础也是健康。截至2017年底,浙江省共报告为632.68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建立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进行了专项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为68.46%。在老年健康促进行动里,提出引导老年人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和理念,掌握自我保健和促进健康的基本技能,增强老年群体的健康生活意识,可以强化老年人自身的健康管理意识。提倡老年人参加定期体检,经常监测呼吸、脉搏、血压、大小便情况,接受家庭医生团队的健康指导;鼓励和支持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基层老年协会、有资质的社会组织等为老年人组织开展健康活动;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目标为65岁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同时,在四类重点人群的专项行动中,还对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贫困地区重点人群健康促进提出了相关措施,这些都体现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是“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具体实践,全生命周期健康覆盖“一个都不能少”的坚定承诺。

  健康中国行动里,把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传染病列为重点防控的重大疾病,对突出问题进行重点干预,并为公众从自我健康管理、膳食、运动等生活方式方面给出指导建议。

  这些重大疾病的上榜理由都很充足。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目前是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大约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2017年,浙江省冠心病急性事件报告24969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占86.31%,心性猝死占6.03%。作为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一大凶险病症,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重要病因,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2017年,浙江省脑卒中报告177433例,2009-2017年发病呈上升趋势。健康中国行动提出,学习掌握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初期正确的自救措施,比如心肺复苏,以及紧急就医指导,有助于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而相关部门也将在公民急救知识培训和人员密集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等方面努力。

  排在第二位的癌症,人们谈之色变。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80万,死亡人数约229万,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浙江省恶性肿瘤报告188267例,发病前五位为肺癌、甲状腺癌、大肠癌、胃癌、肝癌,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40岁开始迅速上升,80岁以后达到高峰。健康中国行动倡导积极预防癌症,重点癌种是指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大肠癌、乳腺癌、宫颈癌;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序扩大癌症筛查范围,推广应用常见癌症诊疗规范。提升中西部地区及基层癌症诊疗能力,加强癌症防治科技攻关,加快临床急需药物审评审批。

  事实上,抗癌攻坚战,国家有关部门一直在努力加大对抗癌药相关政策的改革力度:抗癌药零关税、医保谈判、加快新药审批、加入基本药物目录……健康中国行动更是明确提出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另外,我国是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17年,浙江省糖尿病报告196632例,2009-2017年发病率不断上升,2013年达到高峰,之后略有下降,但仍维持较高水平。健康中国行动倡导提示居民关注血糖水平,引导糖尿病前期人群科学降低发病风险,指导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管理,延迟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0%及以上和70%及以上。2017年,浙江省1417个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糖尿病患者分级随访管理工作,糖尿病分级管理机构覆盖率为97.52%,糖尿病高危人群管理机构覆盖率为100%。传染病和地方病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健康中国行动提出,引导居民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讲究个人卫生,预防疾病;充分认识疫苗对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倡导高危人群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加强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努力控制和降低传染病流行水平;强化寄生虫病、饮水型燃煤型氟砷中毒、大骨节病、氟骨症等地方病防治,控制和消除重点地方病。目标是到2022年和2030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吴敬表示: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并不意味着健康只是个人的事情。健康中国行动中,非常明确地提出国家各部门要给老百姓提供健康服务,推动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防治策略、制度安排和保障政策,加强医疗保障政策与公共卫生政策衔接,提供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一体化服务,提升健康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有效性,实现早诊早治早康复。同时,强化跨部门协作,鼓励和引导单位、社区、家庭、居民个人行动起来,对主要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采取有效干预,形成政府积极主导、社会广泛参与、个人自主自律的良好局面,持续提高健康预期寿命。

  如果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共建共享的实施路径,那么此次健康中国行动把它落到了实处。每一项行动都从个人、社会、政府三方面展开,涉及个人、家庭、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医疗卫生机构、政府等各个主体,形成社会多方共治的格局。健康中国行动的总目标很明确:到2022年,覆盖经济社会各相关领域的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重点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残和死亡风险逐步降低,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居要健康指标水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健康公平基本实现,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有关目标。朝着这个关系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幸福的目标,健康中国行动这张“健康施工图”,宏大又具体,全面又细致。而我们每个人需要从自身健康做起,积极学习正确的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水平,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是最好的生活态度,一起努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