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都市生活  法制

商道经纬丨加强基建投资 财政政策还有更大空间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6-0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聚焦扩大基建投资空间

当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国内经济受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千方百计稳增长成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稳增长的各项措施中,有效投资无疑是极其重要的角色之一,而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正成为稳增长的有力抓手。

吕红星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对当前经济工作的明确要求。

在稳增长的各项措施中,有效投资无疑是极其重要的角色之一,而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正成为稳增长的有力抓手。

近日,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以下简称“一揽子政策措施”)。一揽子政策措施要求加快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水利工程项目,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继续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

财政政策在拓展基建投资

空间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二级巡视员、研究员张俊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在要求,也是当前采取实际行动、加强逆周期调节行动的明确信号。

记者了解到,为应对当前经济形势,中央连续部署稳投资举措,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基建投资为主要抓手的增量政策正加速推出,新一轮基建投资空间正在打开。例如,交通运输部计划在今年原定目标的基础上,再新增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3万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万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3000座。预计2022年底,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8万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8000座。

在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看来,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稳投资、保增长的重要抓手与举措,也是当前逆周期调节政策中促进投资的政策具体落点,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这种定调无疑是及时而准确的。

5月30日,全国财政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稳经济6方面33项一揽子政策措施中,有24项直接涉及财政部门的职责,涵盖税收、专项债券、政府采购、支出政策、民生社保等。

在张俊伟看来,和其他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在拓展基建投资空间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政府可以较快地采取行动增加公共支出、降低企业税费、弥补社会发展短板,在经济下行、社会预期偏弱的时候,更多地发挥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对于扩大社会总需求、稳定社会预期、稳定宏观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较其他政策,财政政策一方面可以以国债等投资工具直接支持基建项目,另一方面还可以以税收、投资补贴、政府采购等工具来撬动更大基建投资规模,从而使得财政政策在拓展基建投资空间方面更具优势。”柏文喜表示。

数字经济领域的新基建

正成为新投资热点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信息服务的进一步落地,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记者了解到,“东数西算”工程正成为今年新基建的重要发力点。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中,新开工项目25个,带动各方面投资超过1900亿元。其中,西部地区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6倍。“十四五”期间,预计大数据中心投资将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累计带动各方面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

天津市数字经济商会会长、北京市房山区政协委员、中创时代大数据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吕鹏辉对表示,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变道超车、促进企业数字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财政税收政策与数字经济的衔接性与适应性上还有提升的空间,如果能够通过调整财政政策为数字经济新基建赋能,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疫情影响,在稳经济、稳增长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吕鹏辉进一步表示。

在张俊伟看来,在数字革命的背景下,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激烈,政府应该在加强基础设施、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民族产业竞争力、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方面有所作为。目前,我国政府投资的领域不仅涵盖了道路、桥梁、污水处理等传统基础设施,还包含新型基础设施,例如数字经济基础研究、“互联网+基础设施”等。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推进数字经济加快发展进程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吕鹏辉认为,财税政策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加快构筑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优势。

第一,加强数字化赋能,保障新基建底气。保障数字经济新基建合理布局、合理规划、合理匹配,推动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应用场景建设,不断拓展数字产品、数字化赋能平台和服务的消费市场,促使产、学、研之间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第二,加强政策奖励赋能,增添新基建力气。加大新基建政策支持,加快布局新基建落地,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三,加强人才技术赋能,注入新基建活力。加大对5G技术、大数据等新技术领域的投资力度,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合作,建立专项创新基金,对于企业引进的专业人才给予安家费、落户指标、减免个税等补贴,从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第四,加强减税降费赋能,卸去新基建重力。通过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对新基建项目税费给予适当地降低,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除增值税,对小规模企业以减半征收所得税等方式减轻企业负担。

“在基础研究领域,引入‘揭榜挂帅’竞争机制,显著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的突破。在产业孵化领域,借助产业引导基金、财政补贴、产业孵化器等方式,按照市场机制对创新项目进行筛选,加快孵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互联网+’领域,采用PPP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广泛参与,以加快推进步伐,进一步提升产业效率。”张俊伟表示。

多维统筹让“专项债+信贷”

衔接更有效

孙兆

地方政府专项债是稳增长、稳投资的“利器”。国务院日前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中要求,抓紧完成今年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任务,加快今年已下达的3.45万亿元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

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受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专项债发行进度进一步加快,此举意在将专项债资金尽快下达到项目单位,从而尽快产生实物工作量,避免资金闲置,真正发挥资金效益。

发行节奏明显加速

今年以来,在疫情反复、俄乌冲突、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放缓等超预期因素影响下,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面临新的挑战。

根据各地公开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累计约2033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约1.5万亿元,发行进度明显快于去年。而随着海南、河北、浙江、江西、山东、云南等多地陆续披露了6月份地方债发行计划,加上之前各地披露的二季度发行计划,6月份已披露的新增专项债发行额超过5000亿元。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对表示,进一步加快专项债的发行节奏,其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助力今年经济增长处在合理区间内。第二,按照目前财政部的要求,确保今年新增专项债券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调整财政政策留下了空间,比如增发国债、增发地方政府债券等。

“从目前来看,专项债加快发行对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具有一定效果。今年前4个月基础设施投资(含电力)同比增长8.3%,是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梁婧对说道。

梁婧表示,今年专项债额度下达早,继2021年12月份提前下达1.46万亿元的2022年新增专项债额度后,3月30日又向各地下达2022年剩余的新增专项债限额。同时,专项债发行进度明显提前,今年5月份已发专项债占全年新增专项债的比重为55.7%,进度比上年同期快了23.7个百分点。近期,根据国务院要求今年新增专项债要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并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这较4月份的计划进度又明显提前。总体来看,专项债发行进度加快有利于稳投资、稳增长。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表示,今年前五个月专项债新增规模较去年同期增加1.5万亿元,发行节奏明显前置。从目前政策来看,进一步督促专项债资金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体现了稳增长政策靠前发力,有效地支持了重点基建项目的投资落地。

项目选择是关键

基建是稳经济的重要抓手,对其的政策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此次《政策措施》指出,在前期确定的交通基础设施、能源、保障性安居工程等9大领域基础上,适当扩大专项债券支持领域,优先考虑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等纳入支持范围。

“专项债加快发行使用有利于保障项目资金加快到位,推动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梁婧表示,专项债扩大支持范围,有利于增加优质项目,促进项目与资金对接,更好地发挥资金效益。随着各地专项债的加快发行使用,预计基建投资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是今年稳投资、稳增长的重要助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政策措施》还强调,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引导商业银行对符合条件的专项债券项目建设主体提供配套融资支持,做好信贷资金和专项债资金的有效衔接。

“信贷资金与专项债资金衔接,可理解为鼓励金融机构以项目贷款方式对满足一定条件的专项债项目提供配套贷款融资。”周茂华表示,“专项债+信贷资金”的项目融资方式,是一种创新的融资模式,其体现了财政、货币等政策协同发力,有助于提升稳增长政策的效果。

“如果要实现信贷资金和专项债资金之间的结合,进而撬动社会资本,激发市场活力,关键在于项目的选择,要既能够满足专项债还本付息,又能够满足信贷资金还本付息,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这两个政策工具得到更好地衔接。”温来成说。

梁婧表示,做好信贷资金和专项债资金的有效衔接,一是对于具有经营性收入、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或是由专项债作为资本金的项目,可发挥好专项债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相关项目给予融资支持。二是完善专项债项目的管理及配套措施。政府要做好项目储备和梳理,向金融机构推介符合标准的专项债项目,并做好审批融资需要信息的真实披露,以保障专项债项目融资与偿债能力相匹配。三是金融机构要积极推动支持符合条件的专项债项目,对重大项目、重点项目进行优先保障,在债券承销、配套融资、风险管理等方面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

推动重大工程实施 扩大有效投资

近期,各地出台一揽子措施推动经济稳定运行,其中加快实施重大工程、扩大有效投资是稳增长的主要举措之一。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可起到“压舱石”作用,有助于提升市场主体投资预期,提振市场信心以及带动就业与消费。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今年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来,多个经济指标明显走低,部分指标甚至出现多年来的低点,不少行业遇到的困难比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时还大。疫情冲击和需求走弱拖累工业生产,4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出口、消费出现了下行态势,4月份出口交货值同比从3月份的10.8%下降到-1.9%;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大幅下滑11.1%,环比下降0.69%。在此背景下,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而扩大有效投资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各地大力推进项目开工建设,对投资稳定增长形成有力支撑。1至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8%,制造业、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投资得到加强。1至4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5%,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2%。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是重要的稳增长力量,而且有着较大的潜力可挖。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日前指出,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发展水平和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投资空间非常广阔。我国基础设施人均存量水平仅为发达国家的20%至30%。新能源发展和数字化发展相关基础设施投资潜力巨大。今年按照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要求,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加大,促进了相关投资增加。

重大项目建设投资规模大,拉动经济增长的效应大,还可以为未来经济发展打基础、强后劲。以国家电网的电网投资为例,2022年将投资5000亿元以上,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预计带动社会投资超过1万亿元。电网建设涉及材料供应、设备制造、电力设计、物流运输等领域,将有力带动上下游产业复工复产,为经济运行增添新的动力。其中,增加主网架和抽水蓄能投资,将有效支撑构建坚强智能电网,推动提升系统调节能力,加快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为实现“双碳”目标作贡献。

在财政发力、项目充足及政策扶持等因素推动下,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加快,重大工程建设有望产生较好的稳增长效应。植信投资研究院预计,随着复工复产的开展,基建项目开工率也将回升。6月份,多重因素推动基建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中信证券认为,过去几年城投的融资约束是基建投资最大的阻碍,但今年城投融资或将进入相对宽松的周期。假设今年下半年广义城投的基建融资增量能够回到2020年下半年的水平,下半年的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冲击10%。

扩大有效投资,还需要拓宽长期资金筹措渠道,提高民间资本参与的积极性。有机构研报提醒,固定资产投资存在隐忧,即土地出让下滑导致财力下降,后续基建投资扩大增速可能乏力。央行研究局课题组日前发布的报告提出,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基建投资中的作用。优化基建投资发展环境,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规范发展,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资引导撬动作用,充分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

近期多地多部门抛出“橄榄枝”。例如,水利部出台指导意见,切实规范、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更好地适应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拓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长期资金筹措渠道。广东将运用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等多种方式,提升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对民间投资的吸引力。上海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市域铁路、新型基础设施等一批重大项目,鼓励民间投资以城市基础设施等为重点,通过综合开发模式参与重点项目建设。

打造更加公平、鼓励竞争的市场环境,稳定市场预期,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放宽准入门槛、拓宽民企融资渠道,将在投资中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良性循环。充分发掘民间资本的潜力,扩大有效投资,可为稳定经济增长贡献重要力量。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端午旅游消费 复苏底气增强

区域观察丨成都:向东,向东!

焦点丨超百城优化房地产政策

天津滨海新区:接链护企促需助力科企复工复产

全力以赴稳大盘①丨中国打响稳住经济大盘保卫战

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马 原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未找到远程数据库的连接说明,混乱关系美国高清在线观看,天极软件,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