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生活  民生

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0-1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党的以来,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以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惠民生、纾民困、解民忧,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在树立群众观念,而树群众观念,就是要在各项工作中真正贯彻群众路线。在实际工作中,是不是有群众观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是否关心群众的疾苦。 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需深入基层,融入第一线,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用求真务实的作风,心系群众,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既要解决大事、要事、急事,又要解决小事、琐事、平常事;既要帮助群众,实实在在地办好大的惠民工程,又要实实在在地办好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

  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是简单的到基层转几圈就能够办到,一定要走近群众走进人心。就拿前些年实施的棚改来说,众所周知,棚改是一件大好事,但还是有人持不同看法,这就需要反思为什么棚改还有人不满意?要善于剖析棚改从当初的不理解,到后来的众人期盼棚改,从中总结为什么会发生“要我改”到“我要改”的深刻原因,不难看出,这要得益于融入群众,既要考虑棚改的共性问题,又要考虑棚改的个案问题,既要坚持棚改政策不走样,又要切实考虑个别居民的困难处境,积极从群众中去发掘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最终全面赢得群众的信任,这是党员干部工作作风转变的体现,同时也是党员干部敢担当、善作为的体现。

  努力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形成常态化。要在学字上下功夫,不断借鉴学习其他地方、其他单位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先进经验;要在查字上下功夫,对照上级要求和先进典型经验,查漏补缺;要在改字上下功夫,采取有力措施,改进提高;要在立字上下功夫,不断探索创新,形成制度;要在促字上下功夫,以提高群众满意度为目标,促进各项工作。乡镇处于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对于本地的各项工作,负有最基层、最直接的责任,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制度性做法要长期坚持下去、巩固下去,就必须把“走基层 解难题 办实事 惠民生 促发展”的理念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实化于行。

  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工作措施,更是一种群众理念,要善于将这份理念融入到各种载体中。如融入到赶场日宣传、走访慰问、互动党日、干部攀穷亲、社会评价满意度测评、基层夜话回访、优美环境整治志愿服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等系列工作中,紧紧围绕话政策、话发展、话民生、话和谐和走访慰问等开展工作,通过入户走访、实地察看、民情恳谈等方式,收集社情,了解群众诉求,问计问需于民。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干部倾听群众呼声的重要表现,也是帮助干部在作风建设方面“定好位、画好像”的重要举措。(作者:绥山毓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