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生活  民生

疫情期间民生保障的短板及改进建议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1-2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各地民政部门积极行动,做好民生兜底保障工作,为全面彻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弱势群体救助保护。作为社会特殊群体,老人、儿童、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等具有脆弱性、易感性,各地民政部门不断加大救助保护力度,提高救助标准,简化救助审批流程,确保应救尽救,确保正常生活。

  加强民政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各地民政系统坚持把服务对象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切实做好福利院等机构疫情防控工作,认真履行联防联控机制职责,制订防控应急预案,实行封闭管理,确保机构安全。

  通过网络系统实施关爱。各地民政部门通过电话、微信、QQ等通信手段,对服务对象实行“不见面”联系,向他们宣传疫情防控注意事项,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和实际需求,为他们及时补充应急食物、生活必需品。

  抓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精准帮扶。各地将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一盘棋”谋划,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对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中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扶贫办和结对帮扶干部跟踪了解救治情况,对本人及家庭给予关心慰问。

  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帮扶难度明显增加。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居民生活物资供应跟不上,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排增加了难度。随着第一、二、三产业受挫,外出务工受阻,低保、特困、孤儿以及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低保边缘人群受疫情影响,加大了生活的风险。

  民政服务机构严重短缺。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多数来自农村或外地,由于疫情不断升级,联防联控,封村封道,很多人员春节回家不能如期返程,即使返程后也必须按照要求严格居家隔离或集中隔离观察14天,确无异常情况才能返岗,造成不少从业人员尤其是最为紧缺的护理人员空岗。在岗的员工通常每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持续重责重压导致严重疲劳,亟待喘息。

  民政服务机构运营成本有所增加。为落实严格的防控措施,民政服务机构的日常医用易耗品消耗大量增加,导致口罩、酒精、消毒液、测温仪等防疫物资十分紧缺。而且随着复工复产,老量返回机构,工作人员陆续返岗,往往集中在机构内设的隔离区,存在聚集性防控隐患。

  保障民政相关服务机构基本物资需求。民政服务机构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是困难群体、特殊群体集中生活区域,作为孤、老、弱、残人员,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极为脆弱,需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照护。在人员短缺的情况下,要保障其基本生活及防护物资的需求。对此,需要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协调支持。

  抓紧制定专门扶持措施。针对受疫情冲击影响程度,对养老服务行业要尽快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除了国家和各地近期出台的税收、租金减免等措施外,还要额外增加非常时期的财政补贴,比如对日常医疗易耗品的使用提供补贴,具体标准可根据入住老人及工作人员的数量测算,确保养老机构不因疫情冲击而倒闭。

  加强对困难、特殊群体的心理干预。针对困难、特殊群体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造成的心理恐慌,有关工作人员对这些群体进行服务时,要注意与他们多沟通,做好精神关爱,进行心理疏导,纾解其不良情绪。也建议家人一起配合,通过微信、视频等方式对服务对象嘘寒问暖。同时,对该群体加强健康教育以及疫情防护知识的普及,以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加大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力度。疫情防控期间,对新申请低保救助的困难群众,推行网上申请、在线审批、过后补办线下环节等方式,当月审批当月发放。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及时将因患新冠肺炎和受疫情影响造成基本生活困难的群众纳入临时救助范围。灵活采取发放临时救助金或实物(包括口罩等防护用品)的方式,帮助困难群众做好病毒防范,保障其基本生活。

  为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此次疫情,极大增进了全民健康意识,推动了人们生活理念和消费理念转型,口罩、消毒保洁用品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中的地位获得提升。疫情之后,健康养生也将成为全民尤其是感染患者恢复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为此,要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推动康养产业各相关业态尽快融合,加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发展,使全民体质健康与全社会的大健康发展同步进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