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生活  社会

法学院研究生学术类期刊投稿参考指南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8-0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特别说明:本参考指南由于制定时间较早,部分数据已经发生变化,请以最新数据信息为准。虽然经过编辑,但是在PDF转为WORD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错误,敬请谅解。

  推荐参考:期刊征文汇编(截至2019.06.12)(共计300+)、会议征文汇编(截至2019.06.11)(共计150+)

  (期刊目录来源于学社科处“管理文件”目录下的CSSCI以及《华侨大学学术期刊分类目录》华大科〔2013〕7号二类以上期刊)

  [1]龚祥瑞:《比较宪法学的研究方法》,载《比较宪法研究文集》第一集,学出版社1993年版。

  投稿要求:投稿时请一律注明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学位、职称、研究成果等)、通讯方式(地址、邮编、电话、投稿Email等)以及本文是否为何种课题成果等内容。

  3、正文中注号用阿拉伯数字加六角括号标注于相关句子的右上角,通常应在相关标点之外。而下注号亦加六角括号。

  6、定期出版物的注释顺序:作者,文章篇名,出版物名称,卷次(并括注年份),页码。报纸则为:作者,文章篇名,报纸名称,日期,版别。

  10、一文献两次或两次以上引用,第二次引用时,若紧接第一次引用注文,则径注“同上揭,页N”;若第二次与第一次引用之间有其他注释,则在作者名之后,注明“前注N揭,页N”。

  11、作者为两人或更多的文献,在第一次引用时应显示全部作者,第二次引用时可只注第一作者,但其名后应加“等”字。

  12、引用多作者文章合成之文集时,应首先注明特定文章作者,然后依次为文章名,收入该文之文集名,文集编者名,出版者及版次,页码。

  13、翻译作品之引用应尽可能显示原文信息,如括注作者姓名及文献原文名称;另宜在文献名称之后注出译者姓名。

  14、接引文的注释可不加引领字“见”,但间接引文的注释应加引领词“参见”;如显示其他支持性文献,用“另参见”为引领词。对立性文献,则加说明性字句,诸如“不同的见解,参看”之类。

  18、直接翻译并引用外文文献,注释可直接使用该外文,亦可将作者及文献名称译为中文并括注外文原文。

  1、来稿请寄WORD附件电子稿。来稿应符合教育部发布的《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标记规范》要求,具体内容可查阅本刊2006年第4、5期。

  2、来稿应附有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职称、穴位、工作单位、所在城市、邮编等)、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注释、参考文献,基金资助的论文应对基金项目名称、项目编号予以注明。篇名、摘要、关键词应翻译成英文。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应排列于正文之前。注释采用脚注排于当页末,参考文献排于文末,同一文献同一编码。从期刊、论文集中析出文章注明其在该期刊、文集中的起止页码。

  3、摘要应能客观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信息,直接明确地反映出作者的主要观点,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一般不超过200字,能够独立成文,切不要写成文章结构介绍或自我评价,不要用“本文”、“本人”等词起写。

  2、注释要完整规范,至少包括作者(编者)、译者及其国别,文章、著作题目,出版单位、出版时间或杂志出版时间与期号,所引内容页码等信息;引文出自互联网的,请著名详细网址及访问时间;外文注释从其原有体例。

  3、摘要应能明确、客观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与观点,文句连贯,字数以200字左右为宜,不要写成文章结构介绍和自我评价,摘要中不要出现“本人”、“本文”及类似表述。

  投稿要求:来稿均需具有以下内容:(1)作者姓名、职称、职务、所在单位的详细名称、邮编;(2)不超过两百字的内容提要及3-5个主题词。凡5000字以上的来稿,均发至投稿邮

  投稿要求:请投稿Email至:,来稿要求除正文外,请附上作者简介(姓名、单位、职务或职称、邮编、电话)、中英文摘要(字、词数控制在150-200之间)、中英

  投稿要求:来稿请注明:最后学历、职称(职务)、电话、邮箱。来稿此前未在公开出版物或互联网上发表过。

  要求以“摘要:”表示,应为主要内容的浓缩和提炼,不应使用诸如“本文认为”,“笔者认为”等评价性语言,字数在300字以内。

  要求以“关键词:”表示,应为反映论文最主要、最核心内容的专业术语,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隔,一般每篇论文可使用3-8个关键词。

  如果来稿属于基金项目资助范围内的,请在首页下脚标明论文产出的资助背景,包括基金项目的类别、名称、批准号。

  来稿要求一律采用尾注的形式,所有的参考文献连续排序,以方括号[1][2][3]表示,并且在正文和注释中具体的引文后注明参考文献的具体页码,如[1](P15)。

  [2][美]罗斯科·庞德.法理学[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3]张文显.法学理论前沿论坛[C].北京:科技出版社,2003.

  [4]张文显,矫波.法制与可持续发展的法哲学分析[A].张文显.法理学论丛(二)[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邓正来.迈向全球结构中的中国法学[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3、报纸文章

  投稿要求:投稿请发投稿Email。投稿时请提供常用投稿Email,并将作者简介、联系方式以及论文是否为某项课题成果等信息隐去,并另附单页载明。

  1、本刊注释体例为尾注连续计码制,请将注释号用阿拉伯数字标在右上角。注释格式为:作者;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名与出版年份及版次,或刊物名与出版年份及卷次,或报纸名与出版时间及版面,或文集名与出版社名及出版年份;页码。注释中的外文文献,请参照国际通行体例处理。引文出自互联网的,请注明详细网址及访问时间。

  2、投稿时请提供如下信息:摘要(300字左右,应为本文主要观点的浓缩,不要写成结构介绍或自我评价)、关键词(3-7个)、作者简介(姓名、单位全称、职务与职称、学历、单位所在省市名及邮编、电话、投稿Email);如果来稿系受基金项目资助的成果,请注明项目名称、类别和批准号。

  作者简介:20-50字,载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籍贯、工作单位、职称、学位或学历、简历、研究方向和代表作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国际保护工业产权协会中国分会、中国许可证贸易工作者协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邮编:100088

  电线个关键词及英文题目。摘要应能客观地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表明作者的观点,并且能够独立成文。切忌以第三人称写成文章结构介绍或自我评价,不要出现“本人”、“本文”等字眼。

  2、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及引用文字的出处,排在每页页脚。注释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的格式为:主要作者,文献题名,出版社,除半年,起始页码。常用的参考文献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例:[日]大谷实著:《刑法总论》,黎宏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第234页。二为间接引用或引述:

  1.本刊欢迎来稿回答社会现实中亟需解决的法学理论和立法、司法实践问题,强调基础理论的前瞻性,提倡理论联系实际。

  2.积极争取法学名家的大力支持与扶助,设“名家论坛”专栏,每期发5篇左右名家的大作;设“青年法学家”专栏,每期发15篇左右青年学子的文章产,热心扶植中青年法学研究人员,“扶上马,再送一程”,长期坚持,以此作为本刊的特色之一。本刊愿作中青年学子的一块“跳板”,若干年后,使他们跃上国家大刊。

  5.本刊充分尊重作者的权利,来稿一经选用,除错别字外,坚持“一字不改不删”,请作者在发稿前认线字学术性较强的文章,名家力作字数不限,8000字以下的稿件一般不采用。

  作者简介:需载明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籍贯、职称、学位、工作单位、邮编摘要:2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及3-8个关键词、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作者简介:在首页地脚注明“作者简介”,内容包括: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份、籍贯、工作单位、职称、职务、学位、单位所在地、邮编、电话号码、投稿Email等。获得科研基金资助的论文应在首页地脚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如“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37050)”。

  注释体例:凡引文(或引述观点)出处一律列入“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列于文末。文中引文(或引述观点)处的序号(上标)与参考文献的序号须对应,用方括号“[]”标志。参考文献的写法:作者,题名,期刊名称,期号;作者,书名,出版者,出版年份。所引著作中的页码一律写在文中引文(或引述观点)序号后面,用小圆括号标志。注释是对来稿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一律写在该页地脚,序号用圆圈标志。

  主办单位:广东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广东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滨江东路500号邮编:510232

  投稿要求:第一,本刊实施社外专家匿名审稿与专职编辑审稿相结合的审稿制度。提供的文稿中不要出现作者姓名及有关作者的信息。请附另纸,提供论文标题,作者姓名、性别、生年、工作单位、职称、邮编以及通讯地址、电话号码、网址等。

  第二,研究论文需有200-300字的提要和3-5个关键词;有条件的作者请提供中文提要和关键词的英文译稿,供编辑参考。

  第三,本社原则上只接受打印稿:请用A4纸打印,留足上下左右的空白,行间距离应大于五号字的1.5倍;打印格式请参照刊物版式;提供软盘稿件一份。第四,若提供手写稿:请用方格稿纸誉写,标点符号占一格,誊写样式请参照刊物版式。第五,撰写稿件应遵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法规,如关于标点符号和数字使用的规范等。第六,本刊采用页下注(脚注)方式,引文出处注请遵照《中国社会科学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规定附后)

  第七,本刊整体版权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选编。第八,凡向本刊投稿,如未注明非专有许可,视为专有许可。自投寄之日起三个月未接获采用通知,方可自行处理。来稿一律不退。

  本刊为人文社会科学刊物。着重研究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注重开拓具有地方特色的研究课题。内容涉及、哲学、经济、社会学、法学、文学、艺术、文化、教育、历史等学科,还设有简讯、书评等栏目。读者对象为社会科学工作者和高校文科专业师生。

  本刊为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内容涉及少数民族主化、地区与民族经济、社会学与社会改革、贵州近代史、民族民间文学等方面的研究。主要栏目有经济研究、哲学研究、文学研究、历史研究、博士论坛、兴之道、专文、书评等。读者对象为社会科学工作者和高校文科专业师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