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生活  社会

汉语新词汇描述新变化 折射中国社会飞速巨变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1-2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新华网上海1月5日电(记者 季明 陆斌)新年第一天,普通上海市民即兴高采烈地登上世界第一列进入商业试运营的磁浮列车,感受时速430公里的“极速体验”。“磁浮”便成为汉语词汇中呱呱坠地的“新生儿”。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众多与新事物、新变化相适应的新词汇应运而生,为汉语这种全球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涂抹上鲜明的时代特色。

  上海同济大学吴汶麒教授说,磁浮曾被称为“磁悬浮”。由于上海在世界上率先建设投入商业运营的磁浮列车,因此上海最终将这项技术的中文名称确定为“磁浮”。在刚刚过去的2002年,“申博”成为中国民众耳熟能详的流行语。中国“申博”成功后,由于世博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将有极大的拉动作用,“上海世博会”这一崭新的词组随即成了中国人的常用新词。“居住证”和“按需申领护照”是2002年上海出现的两个新词。去年6月上海首次向海内外人才颁发“上海市居住证”,拥有者在不改变国籍或户籍的情况下,就可享受上海市民的同等待遇。“按需申领护照”则使上海市民在申请护照时不再如过去那样需要邀请信、单位证明等繁琐的文件。前者方便了外面的人才“走进来”,后者则降低了上海人“走出去”的门槛,两个新词语表明上海的开放度正在不断扩大。

  除了原创的新词,上海还为汉语中新出现的许多词语作了最好的注脚。商务印书馆最近出版的《新华新词语词典》共收录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2200条新词及相关词语约4000条,其中相当部分与上海直接有关。上海被认为是中国最“小资”的城市;上海证券交易所出现的“涨停板”、“跌停板”让亿万股民牵肠挂肚;上海陕西南路上的小店是“哈日”族和酷爱“韩流”者的天堂;上海街头“旗舰店”、“舍宾”、“水吧”、“量贩店”的霓虹灯在闪烁;连中国足坛的第一场“德比战”也发生在2002年3月的上海。

  中国最权威的辞书《辞海》的语词部分分科主编张斌教授指出,新词语是语言词汇“名不副实”的产物,只有当原有的语言词汇无法形容社会现状时才会出现,因此新词语的活跃程度被看作是城市活力的指标。

  张斌说:“目前由上海‘原创’的新词多集中于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这与上海目前在中国的整体地位相符,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是催生新词汇的肥沃土壤。”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也曾一度成为许多汉语“新”词汇的源泉。“洋火”(火柴)、“德律风”(电话)、“拿摩温”(工头)、“康白度”(买办)等众多以外来语音译为主的词语,反映了旧中国的落后和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统治。

  上海社科院博士王泠一说:“新词汇是反映时代特征的一扇小窗户,从过去带有明显殖民特色的舶来语新词汇,到现在反映人类最新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和多元生活状态的新词汇,折射出的是中国翻天覆地的巨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