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生活  社会

《社会》英文刊:为中国社会学国际交流搭建平台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2-0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我们的最终使命是,让国际学界看到一本来自中国本土的高水平专业性英文刊物。”近日,《社会》英文刊(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简称CJS)中国常务副主编孙秀林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作出如上表示。

  今年3月创刊的《社会》英文刊就是力图通过集结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和专家,以本土和国际双重视角审视、解读中国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从而引领中国社会学的研究方向,为国际学界了解中国社会和相关文化理念提供平台,也为中国学者参与国际学术对话和交流提供机会。

  《社会》(中文版)由上海大学主办,1981年创刊,先后荣获过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高校社科名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等荣誉。但其探索的脚步却始终没停。孙秀林告诉记者,在多年的办刊经历中他们发现,中国社会学学者已经有能力用自己的工具、自己的方法、自己的理论来理解分析中国的情况,但在英文期刊上发表相关文章就必须符合他们的发表逻辑等一系列的要求。

  “比如,在关于户籍制度限制的文章中,我们不需要解释户籍这一概念,因为中国人都理解户籍是怎么回事,但在西方的写作里面很可能就不是这样的,我们首先要解释户籍这个事情,这可能就要写两页纸。于是,我们就想,可不可以有一个平台,把中国学者对于本土社会现象的本土化思考传递出去,这些文章可能不是那么符合英文期刊的逻辑规范,但却是中国学者最真实的思考。”孙秀林举例说。

  遵循这样一种想法,他们进行了长达3年的筹备工作,包括组建国际化高水平编辑队伍;举办学术期刊国际化建设研讨会;聘请国际知名学者担任海外主编及国际编委,成立了由20名国内国际知名社会学家(国内和国际编委的比例为1:1)组成的编委会,上海大学李友梅教授为CJS编委会主任,密歇根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谢宇担任CJS海外主编;确定审稿流程及编校流程,严格遵循“双盲审稿”“同行评议”“三审四校”的原则,确保审稿和编辑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组建CJS英文审校团队以及期刊封面及版式设计的确定等。

  上海大学期刊社社长秦钠告诉记者,该刊正在尝试拓展海外合作,学习借鉴国外成熟、先进的期刊运作理念及方法,拓展中国社会学专业期刊国际化发展的渠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