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健康生活  健康

推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2-1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作者:北京大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李 玲

  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这一成就的取得,彰显了中国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从健康影响因素的广泛性、社会性、整体性出发,以人的生命周期为主线,对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不同阶段进行连续的健康管理和服务,对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综合治理。它不是对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平均用力”,而是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在重点时期为重点人群提供健康干预,例如母婴保护计划、儿童营养计划、青少年健康促进、老人保健计划等。通过这种方式,将健康管理的关口前移,精准降低健康损害的发生概率,力求实现少得病、少得大病、健康长寿的目标。

  习总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提到新的高度。《“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强调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去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从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和防控重大疾病三个方面明确了15个专项行动,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提供了“路线图”和“施工图”。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地积极行动起来,重视重大疾病防控、优化防治策略、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积极探索从传统诊病治病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扩展,涌现出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有效做法。比如,有的地方以县域为龙头,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实行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形、财、物统一管理的整体,使县域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围绕群众的健康需求进行全链条、全方位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我国在疫情防控中也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比如,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早”措施,是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重大制度创新,实现了健康管理关口前移;全社会“大协作+大数据”的方式,实现了全民全方位的疫情防控。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探索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成功实践。

  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习总指出:“要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近期召开的中央局会议提出“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这要求我们在总结疫情防控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平战结合、医防融合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网络;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推动医疗服务体系为全民提供集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为一体的整合医疗;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大数据、可穿戴设备和5G等新技术,探索精准便捷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新模式。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这样就能很好地衔接起“共同”和“富裕”的关系。

  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进行一些政策上的重大调整,使得我们的整个发展模式、增长机制和分配机制更加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才能最终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目标。

  共同富裕是人类的理想社会形态,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也符合中国从贫穷到小康再到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逻辑。实现共同富裕要致力于三个方面:一是上不封顶,二是要保底,三是要扩中。

  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满足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让每个人都能如愿地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让每个人都能体面地享受生活和追求幸福。

  文化的积淀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这个民族、这个社会能自立于其他民族、其他社会之间的“基因身份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