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健康生活  两性

“”解禁的启示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3-0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最近,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了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的三部长篇小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书。这部举世闻名的长期被众多国家多次禁毁的“淫秽”小说,在历经多年以后,终于在中国重新出版。为此,读者对这部解禁的劳伦斯经典代表作品充满了好奇与疑问。同时,也在文学界、翻译界、出版界引发了新一轮的话题与研讨。

  熟悉劳伦斯和喜爱外国文学的人们都还记得,上个世纪的1986年,在改革开放伊始的中国,第一次出版了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旷世奇书,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人们争相购买、传借阅读这部书的情形,至今令人记忆犹新。尽管当时的人们对劳伦斯知之甚少,当时的学术界对劳伦斯也介绍不多,可那部书中大胆的爱情表露与对“性”的大胆描写,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随之而来的,是对这部所谓“黄书”的处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被宣布查禁,不允许再销售;而出版它的那家出版社,则受到了当时也是至今出版单位所受到的最为严厉的处分。足可见当时官方对像《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类的“”态度之严厉。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被世俗社会视为“洪水猛兽”的作品,以及创作它的作家劳伦斯,从此进入了人们的视线,通过学术界的不懈努力,人们一步步看清了他和“她们”的真实面目。DH劳伦斯,英国20世纪的著名作家,1885年生于英国诺丁汉,父亲是个不识字的矿工,母亲出身小资产阶级家庭,两人的文化差异导致价值观念迥异而最终感情失和。在这种畸形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劳伦斯,产生了极度的“恋母情结”,并影响了他对婚姻、家庭、爱情(包括)的观念。进入成年尤其是开始文学创作后,劳伦斯始终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多重关系,并以此为基调创作出多部惊世骇俗的作品。其中,除《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之外,还有《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等作品传世,成为20世纪英国文学的经典代表作。劳伦斯的一生经历复杂,生活坎坷,其流浪的足迹遍布欧洲各国与亚洲、澳洲、美洲若干国及美国,1930年他在法国逝世。

  作为劳伦斯最为人所知的作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他创作生活中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此时的劳伦斯由于自身生活阅历的丰富和思想认识的成熟,对自己终身探索的两性关系(包括爱情、婚姻与)有了更为清醒而深刻的反省,对其中的社会与伦理价值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因而有能力创作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样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尽管如此,劳伦斯创作这部长篇小说的过程仍然是艰辛的:书稿几次写出又几次被自己否定,在经历多次反复和努力之后,几易其稿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终于在1928年问世。就在劳伦斯写出这部小说的第三年(1930年),他客死在法国的一家疗养院。随着他的逝世,《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也不断遭遇噩运:在英国刚一面世,即被定为“的标志”而遭禁;欧洲各国和美国对此书都抱有“敌意”,禁止其发行;只有意大利等少数国家允许出版“删节本”。时光流逝到1960年,英国著名的企鹅出版社在劳伦斯逝世30周年之际推出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完全本。至此,一场对一部有争议的已故作家的代表作品的“世纪审判”就此开始。在后来人们称之为“6日审判”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趣事”。

  首先是,英国检察官琼斯认定企鹅出版社出版《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书犯法后,即令去各家书店买书,企图以此为证据控告书店出售“淫秽物品”。而企鹅出版社这时挺身而出,专门送12本书给,自己揽下对簿公堂的责任,而不殃及书店。根据英国法律,只有具有文学鉴定资格的人方能充当本案仲裁人,即认定该书是否“淫秽”的决定者。因此在庭审前,企鹅出版社给全国300位有文学鉴定资格的人写信求助,请他们到庭作证,公正裁决。到开庭时,实际被传到庭的只有35人,其中不乏大作家、大学者。有趣的是,与劳伦斯因理念不合而分道扬镳的大文学家福斯特,竟然出庭为劳伦斯辩护;而大文豪艾略特也表示愿为自己曾批评过的劳伦斯辩护,尽管他到达法庭后竟没有被传进作证;而大批评家利维斯,是研究劳伦斯及其作品的专家,曾顶着巨大压力在剑桥大学讲授劳伦斯作品研究课,但他却拒绝出庭为劳伦斯辩护,理由是他不喜欢《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小说。他之所以不出庭作证,仅是对此书的学术价值不认同,而并非对此书的“淫秽”内容的认定。所以,在经过6天的庭审之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终被宣判“无淫秽内容”,从而认定企鹅出版社无罪。为此,企鹅出版社要求诉方赔偿损失,而法官不予认定,认为因为是公诉失败,有损于国家形象和利益,并预言这次审判将为该书做了免费的大广告,其销售收入肯定剧增。果然不出其所言,在这次审判胜诉后的一年内,企鹅版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仅在英国就售出200万册,成为当时风行世界的畅销书。

  应该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长期被禁、饱受争议的作品,其最敏感之处就在于对“性”的描写。从这部书中对性、性生活及性观念的理解与描绘、表现来看,这与作者对性的认识与感受是相同的。劳伦斯有句名言至今传诵,他说:“性与美是同一的,就如同火与火焰一样。如果你恨性,你就是恨美。如果你爱活生生的美,那么你会对性报以尊重。”这段话表明了劳伦斯对于“性”的态度:性具有美学意义。因此,在他的笔下,性具有美感、美质和美意。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每当描写性的场面出现时,劳伦斯必定先有环境与场景的渲染,让人们先进入一种美的氛围中,然后再享受“性”带来的美感。这就是劳伦斯这部作品的过人之处,尽管也是这一点使它因此受到非议。而古今中外描写“性”的文学家不乏其人,性文学作品也不只这一部,但能流传数十年经久不衰且被奉为“性”文学经典与圭臬的作品,恐怕非《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莫属了。而它区别于其他“性文学作品”的根本之处,就在于劳伦斯赋予了“性”以美学和社会学的意义,而非一般的“性文学作品”所能比肩。正如20世纪80年代初最早介绍劳伦斯及其作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赵少伟研究员,在其所撰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劳伦斯”这一词条中所言:“小说写的章节引起争论,其实全书寓意严肃,爱憎分明他们(指书中女主人及其丈夫)维护的婚姻道德是十足的虚伪自私。正是这种背景赋予康妮(书中女主人公)的抉择以社会意义。”

  关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被禁的原因,与古今中外一些文学作品被禁的原因大致相同,即“因性涉禁”。因为是一种世界性、历史性的普遍文化现象,而“因性涉禁”的作品,在中占有很例。其实,古今中外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原因,即“因人涉禁”;二是社会原因,即“因事涉禁”;三是伦理道德原因,即“因感观涉禁”,主要则是“因性涉禁”。因此,一本书的被禁,往往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状况与历史背景,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同理,当一部作品被解禁时,也能反映出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进步,更能反映出世人思想观念的改变与价值取向的调整。细细考察之,古今中外无有出此规律者。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小说来看,无论是20世纪30年代在欧美国家的被禁与60年代的解禁,还是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的被禁与今日的解禁与重新出版,都反映出一种社会进步与文化开明的演变,是值得期许和赞扬的。

  还是回到《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作品上来。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译本,是30年代饶述一的旧译。而目前出版的译本,则是笔名黑马(毕冰宾)的劳伦斯研究学者的新译。两厢比较之下,新旧两个译本各有千秋:饶述一的译本为劳伦斯这部小说的首译,开拓之功自不待言,其文字也颇具特色,文雅古朴且文笔细腻,在当时曾征服了一代读者。而黑马的译本,则更具现代美感,以语言流畅、文笔严谨取胜,可称较成功的新译本。如有可能,读者将新旧两个译本比较阅读,从中发现两者间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乃至语言文字上的不同之处与文学色彩的细微差异,相信定会其乐无穷,更能深切品悟出劳伦斯这部伟大作品的内涵与魅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