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健康生活  食品

食品雕刻师周毅:用开放的态度“咀嚼”传统文化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8-2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栩栩如生的神情、飘逸动感的裙裾、细润纤长的手指……一个个风姿绰约的国风美人造型,来自四川“80后”小伙周毅的一双巧手,惊艳了国外专业评委和国内万千网友。他凭借一手面塑技艺,把起源于国外的翻糖蛋糕做得出神入化,用人们司空见惯的食材讲述中国故事,被称为“中国翻糖第一人”。

  周毅出生在四川攀枝花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在姥姥“饿死的厨子八百斤”的“怂恿”下,18岁的周毅考入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今四川旅游学院)学习食品雕刻专业。“一个学期雕了上千斤的水果和南瓜,手被刀片划破无数次,第一学年拿到了一等奖学金。”

  凭借着雕刻食物的功底,周毅跟着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王龙学起面塑。“直到开始接触面塑,我才找到了真正热爱的东西。”周毅说。

  很快,周毅开办起自己的面塑工作室和网店。“一个客户问我能不能做翻糖蛋糕,查了查资料,感觉和做面塑差不多,就答应下来。”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翻糖作品,周毅触类旁通。“技术不是问题,难就难在创作需要更多专业知识,比如解剖、园林设计、化妆技术、色彩搭配等,否则作品就没有魂。”

  为了做出有神韵的作品,周毅常常对着镜子,把自己当成作品中的人物,模仿人物动作,揣摩人物表情,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然后再着手创作。制作工艺日渐纯熟,周毅制作的翻糖蛋糕得到了市场认可,价格从4万元到20万元不等。

  2017年,在英国国际蛋糕比赛上,周毅和团队凭借原创作品《武则天》摘得3金2铜,让中国翻糖第一次站上国际舞台,赢得世界赞叹。

  “整整7天,每天只睡2小时,我们把中国面塑和西式翻糖结合,处处抠细节,为的就是让世界看到中国古风的韵味。”周毅翻出获奖作品照片,只见人物眼波流转,动作精妙,头上的发饰繁复精美,衣服薄如蝉翼,还隐隐透露出肤色;背后屏风上的花鸟呼之欲出,而立在一旁的宫灯,用的是吹糖人的方法。

  “评委在作品中从来没见过这么薄的衣服,还以为是用糯米纸做的。我当时为了证明,掰下一块来请他尝尝,他这才相信。”原来,制作人物衣服的原料是团队自制的翻糖膏,通过革新糖皮,周毅找到了将糖变得像面团一样柔软可塑的方法,原料改良能使糖皮被擀得更薄,达到隐约透光又不干裂的效果。

  今年初,周毅用了整整200斤翻糖制作一头3米长的东北虎迎接农历虎年。从身形到样貌,从细节到颜色,纤毫毕现。网友在弹幕中感叹:“我甚至感觉这老虎眨了下眼睛。”

  在周毅看来,从事翻糖创作并非是进入新的行当,而是为面塑的发展找到了更为新颖的载体,“无论是面塑还是翻糖,它只是承载技术的一种介质。正好我有传统手艺,找到一种年轻人喜爱的新媒介,让它能被更多人喜欢上。”

  除了希望让传统手艺借助新的形式焕发生机,周毅还暗下决心用翻糖讲述中国故事。“刚接触翻糖的时候,到国外参观展览,发现中国传统文化IP元素非常少,不甘心。”此后,周毅开始“恶补”传统文化知识,广泛搜集资料,从传统文学作品的描述中感悟人物神韵。从《山海经》里色泽亮丽的青鸟,到一姿一态醉春山的九尾狐,这些留存在传统文化中的动人形象,在周毅的手中变为国潮。

  在作品《花木兰》中,周毅在人物背后做了火龙和凤尾的拼接,意指花木兰突破性别枷锁的勇敢;又将木兰脚下的武靴变成了更加摩登的溜冰鞋,“滚轮寓意着她飞速穿越时空之门,将巾帼精神传递给现代人。”周毅认为,用开放的态度,引入新元素,再对传统文化进行咀嚼,“年轻人不喜欢因循守旧,要创新,要突破,才能和他们产生共鸣。”

  近几年,周毅在苏州开办了自己的培训学校,还在抖音、B站、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发布作品视频,收获了600多万粉丝,获得千万点赞和近亿播放量,“粉丝年龄跨度很大,从10多岁到60多岁,都是热爱传统文化的网友。”

  今年,周毅接受了粉丝的建议,尝试制作《山海经》系列手办,“第一批400件限量手办几个小时就售罄了,让我惊喜,有了继续做下去的动力。”

  更让周毅惊喜的是,他有机会回到久违的母校,教授翻糖制作等技术,同时积极申请筹办大师工作室。“家乡有很多我感兴趣的文化资源,比如大熊猫、三星堆,甚至小时候听父母讲过的攀枝花三线建设中的建设者,都在我脑中萦绕,都能创作成好的翻糖作品。”

  “坚守匠心,用一生做好一件事;恪守传承,中国手艺耀眼世界。”周毅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这样写着。(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子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