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生活  创新

四史关键词|作为文化盛宴的春晚如何紧跟时代改革创新?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6-2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习总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继2019年全国期间首度开设“关键词”专栏、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来之际二度推出“关键词”专栏后,澎湃新闻继续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学会联合开启“四史”关键词。

  我国的春节联欢晚会,最早可以追溯至1956年。当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出品,由张骏祥任总执导与谢晋、林农、岑范、王映东任导演的“春节大联欢”,很多文艺界大师出镜,可谓是名家荟萃。

  1979年,中央电视台录制、播出了“茶座式”晚会,命名为“迎新春文艺晚会”,但没有产生社会影响,因为当时全国电视机拥有量也就485万台。1983年,首届春节联欢晚会以直播形式在央视正式播出,拉开了春晚序幕。

  在当时,央视春晚的出现绝非偶然。一方面,作为公共媒介的电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得到了较快发展和普及,这为以文艺节目为主要表现形态的春晚的出现提供了技术条件。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逐渐改善,但是文化生活还比较匮乏,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多,娱乐方式也比较单调。再有,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在中国人民心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除夕之夜,中华儿女举家欢庆、团聚共享,其乐融融,其文化意义非同寻常。正是这三者的结合,春晚应运而生。

  从1983年至今,每年农历除夕北京时间晚8时,春晚都会如期而至,节目时间持续4小时10分至4小时40分左右,直到凌晨1时左右结束。到目前,春晚已走过了近40个年头。2014年,春晚被定位为国家项目,凭借强大的中央媒介团广泛的影响力,成为中华儿女欢度春节的一场文化盛宴,也是全世界华人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的重要方式。

  自央视春晚诞生那天起,它就不只是简单的歌曲、舞蹈、小品、相声等文艺节目的汇集与表演,而是承载了价值导向、情感凝聚、文化认同等功能。与后来逐步发展起来的地方电视台的春晚相比,央视春晚这方面的功能更强,影响也更大。1990年春晚舞台上,时任党和国家、还亲临现场,为全国人民送上新春祝福。也正因为央视不可动摇的地位和影响力,地方电视台的春晚播出均会让位于央视春晚,选择在其他的时间段播出自己的节目。

  前十年的春晚,海外华人只能通过录像带来观看。1992年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开播后,海外华人可以与国内观众同步观看春晚。在除夕之夜,在辞旧迎新之际,春晚的播出营造了四海一家、欢聚一堂的氛围。更不要说,从首届春起,港澳台儿女、华人华侨就一直是春晚舞台的重要角色。比如,1983年的林丽芳(),1985年美籍华人黄锦波演唱歌曲《龙的传人》,以及后来多次登上春晚舞台的成龙、王力宏等人。这样,春晚让海外华人能够感受到“四海一家”、“天涯共此时”的强烈情感,从而凝聚起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民族感情。

  岁岁有今日,年年有今朝。央视春晚始终不变的,是它承担的国家主流文化传播的任务,是主题的确立与各类节目的选取、编排、加工、再造过程中被赋予的文化意义。比如,1983年春晚以“举国除夕万家欢,共品春晚头道餐”为主题,文化气息极为浓厚; 2000年的主题是“满怀豪情跨世纪,龙腾报春庆振兴”,在跨入新世纪的重要时刻,这样的选择很精深;2019年以“奋进新时代、欢度幸福年”为主题,体现了进入新时代的文化意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而今年的春晚将“共圆小康梦、欢乐过大年”作为主题,正契合了时代的声音、体现了国家意志与发展要求。

  甚至说,春晚主持人和演出者的选择、舞台的布置和设计、广告的运用等,最终呈现给观众的,都经过了高度的编码与符号化处理,是围绕着相应意义展开的。举例来说,2008年春晚片头中出现了福娃形象,预告第29届奥运会将在中国召开,同时也出现了高铁,因为2008年8月1日中国首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开通,标志着中国进入高铁时代。在舞台设计上,2018年的央视春晚开场,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舞台上的一个巨大的“中”字,而且围绕“中”字进行了舞台的整体设计和构思,体现出浓厚的中国符号、中国味道、中国气息。这带给观众以情感共鸣、文化认同,随之而来的一种身份建构。

  当然,春晚是国家宏大叙述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同时也必须与民间叙事结合起来,或者是通过小人物、小角色、小百姓的实际生活展现,才能真正有生命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也可以说,春晚是扎根生活,又超越生活的,它多是以当年所发生的、重大的、有影响的、极富有代表性的社会生活为创作来源,以艺术的方式针砭时弊、批判现实,或是赞扬美好、祝福未来。特别是那些借助春晚舞台而传承下来的经典、金句、金曲等,不仅感染人、熏陶人、“逗人乐”,而且让人们多年后还记忆犹新、回味无穷,甚至创造的一些“流行语”不断传播和运用,其文化影响力可见一斑。比如,1983年春晚创作的《难忘今宵》,成为多年来央视春晚结束的“固定搭配”;1995年赵丽蓉和巩汉林表演的小品《如此包装》,就讽刺了当时演艺圈内流行的包装热潮;2001年由赵本山、高秀敏和范伟表演的小品《卖拐》,虽然创造了一个荒谬的“世界”,但也表现了对社会生活某些本真的认识与感悟。从这个意义看,春晚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变迁的记录者、描写者,只是以艺术形式呈现出来罢了!

  春晚确实有过很多辉煌瞬间,也给观众带来了无数难忘的回忆。近些年来的春晚,总会受到一些批评质疑,收视率也有不同程度的下滑,甚至每年春晚结束后“吐槽春晚”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这是因为,随着网络新媒介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方式的不断多元、多样化与差异、个性化,也就是观众“口味”变了、要求高了,那要满足所有观众需求,又要承担文化导向功能,两者兼顾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还出现了由网民自主创办的春晚,与官方的春晚相比,其束缚少、自由轻松,也更接地气、有生气,能够赢得认可和支持。这些现象集中反映了主流文化与社会亚文化之间的一种张力。

  为了适应社会变迁与观众需求,改变收视率下降的趋势,央视也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除了向观众征集节目之外,还充分挖掘和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并与之嫁接起来,增强参与性、互动性。2010年9月央视综艺频道开始创办综艺栏目《我要上春晚》,通过节目最后评选出来的人气王,可登上春晚舞台。2010年之后,春晚创作风格开始朝年轻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积极拥抱年轻观众,除了节目内容上追求年轻化、青春化,在各个互动环节中也倾向于契合年轻观众。2015年春晚通过看春晚抢红包等环节,吸引观众眼球;2016年春晚与支付宝达成互动合作,春晚红包玩法“咻一咻”亮相;2019年、2020年春晚则与百度和抖音等平台合作,开展互动抢红包等活动。

  还有,在演出舞台、灯光技术等多方面,春晚也不遗余力,不断求新变新革新。比如,2018年央视网络春晚已经实现了超高清网络直播,2019年又加入了人工智能,采用了虚拟主持人“小央”。2018年春晚上,无人机、无人汽车、无人艇组成的“无人驾驶”阵列带给观众很大震撼,并在2019和2020年春晚得到继续沿用,并扩大了规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