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生活  创新

创新的本质是什么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1-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最近一位朋友的朋友很郁闷。因为他炒股亏了,亏了1600万。他还有一个说法很绝,现在酒桌上已经安静下来了。是啊,两个月前,哪里都不安静了,不管是微信朋友圈还是办公室,那真是一片眉飞色舞,喧嚣不停,都与有关。现在都安静下来了。多年以后,如果再问这位朋友的朋友,他也许只会说一个词吧:爱过。

  有的。道理也很简单,投机心理盛行,人们是没有心思去创新的。讲得比较高大上,什么实干兴邦,什么幸福生活要靠劳动去创造,意思都一样。专家们也有一种很严肃的说法,叫什么经济的过度金融化,呼吁要遏制,意思也一样。施政口号上也有体现,叫什么创新驱动,各级政府都在讲,都在挖典型到处宣传推广,企业也乐于跟着讲。

  这个问题是不是有点无病?笔者也觉得是。但创新大家讲得也泛滥的时候,还真是有必要问一下这个问题。最近东北的一位省委讲,绝不能让忽悠成为文化,要让忽悠者没前途。省委同志说得太对了,说得太好了。这个话东北人或者叫在东北的人出来讲最有说服力。

  现在最大的忽悠正是创新,上体现得很明显。再看看社会科学界,天天讲创新,基础理论哪有那么多创新啊?科恩讲范式,牛顿力学定律哪是天天有的。雅斯贝尔斯讲轴心时代,随便几年就创新也不是什么轴心了。有个新的研究成果,多是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一小步而已,真正的创新那不是张口就来的事情。

  此次我们讲的是经济生活的创新。天天讲创新驱动,主要也是讲经济的事情。那么,经济生活的创新到底指什么?答案有很多,技术的,组织管理的,但笔者觉得要强调的是消费者驱动。这个道理,前面的文章也说过很多,这次换个角度讲。

  创新看上去很高大上,神神秘秘,搞得已经“近似于妖”。有一个破解办法,就是看看我们自己日常生活中已经习以为常的事情。比如说吧,早上起来我们要用软毛牙刷刷牙,小孩子都懂。但接近100年以前呢?人们根本没有这个习惯,是被一个商业人物改变了。去超市买东西,年龄大一点的人都记得,小时候是站在柜台外面,对服务员说,请您给我拿个什么什么东西,今天呢,自己挑自己选,然后去出口排队买单。买东西没带钱,没关系,去银行取,但银行下班了,也没事,有ATM机,并且以前只能一百一百取,现在也有能取十块的了。

  这些就是经济生活中的创新,只不过今天我们习以为常了而已,但刚出来的时候却是实实在在的颠覆。这些创新的本质无一不是消费者驱动。

  现在经济增长放缓,大家越来越强调创新驱动。我们再说直白点,其实就是消费者驱动。可能有人会说不对啊,还有技术、组织管理等这些。那么,我们表述的再准确一点:在经济生活中,归根到底,没有消费者驱动,也不会有真正的创新。再进一步,未来没有消费者驱动的一定干不过有消费者驱动的。传统银行怕互联网金融什么?说到底还不是用户跑了嘛,就像以前没有ATM机的一定干不过有ATM机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一定搞清楚,经济越不好越强调创新,道理在什么地方。笔者再提供一个佐证,来自于日本零售业巨头7-ELEVEn。这个案例好就好在,它完整经历了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和放缓的过程,但又保持基业长青,因此它的经验对我们就很有启发。它的经历有个经验,就是经济好的时候,人们拼命买东西,好像什么都缺,但经济放缓了,人们是不是不消费了呢?不是,是人们越来越渴求促成购买行为的合理理由,即寻求正当化消费的理由。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你所要卖的,与其说是一个消费者心中原本就明确需要的产品,不如说是让顾客购物时,内心突然萌发出“我一直就在寻找它”的潜在需求并产生购买意愿的产品。

  这不就需要创新吗?创新哪里来?不正是从消费者那里来吗?围绕消费者进行的创新,才决定了今天企业的未来命运。我们不要把时代命题搞错了。其他人可以尽情地忽悠,专家们也可以尽情地出来批驳所谓互联网思维泡沫,但做企业的人心里要有数。

  最近笔者以前的老领导、传媒业领袖人物秦朔先生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了一个让他很感动很感慨的创业的例子。有个人是在《第一财经》干校对的,辞职后创业,卖果汁,现在很成功,在上海开了两家店,还拿到了风投。这个人的创新点也不复杂,就是在果汁瓶上面标注了类似“致闺蜜”、“暖男”这样的字眼或者组合图案。这是干什么?跟消费者沟通,与消费者直接联系啊。

  想想看,如果你看到了这样的标注,会不会可能突然有种“这正是我想要的”的想法呢?经济生活的创新就是这样,说白了就是创造出消费者想要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