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生活  互联网

2022考生注意!这所C9高校新增热门专业今年开始招生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9-0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离高考越来越近,近期各高校陆陆续续在开展高招宣传工作。继南大宣布大规模扩招、新增专业以外,近期同为C9高校的西安交通大学也官宣今年将新增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够深刻理解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体系及其相互转换的基础原理,具备综合贯通与协同考虑的大能源观,掌握将信息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的关键知识与技能,了解国内外能源市场与消费机制,具备能源政策、能源经济等专业素质,能够从事能源互联网及其相关领域的科研、管理、运行等工作的创新型、复合型卓越领军人才。

  本专业由电气学院主导,联合电信学部、能动学院等开办。其中,电气学院来源于南洋公学1908年创建的电机专科,是我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创建的电气专业。二级学科设置与国内外高校相比最为齐全,实力在全国处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是电气工程领域人才培养和研究创新的重要基地之一,2006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在2017年公布的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能源互联网工程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包含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陕西省教学名师1名、入选国家级人才3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3项,负责国家一流课程5门。

  能源互联与系统分析、能量转化原理与技术、智能传感器技术、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电力电子技术、机电能量转换、电力工程基础等。

  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内涵建设,顺应交叉学科融合发展趋势,打破固有学科领域界限;强化工科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和个性化培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工程教育模式;突出研教融合,立足学科研究前沿,对接国家重大发展需求,建立并完善多方协同的工科育人模式,创建高校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协同的育人模式,提高人才培养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契合度;注重链式思维,选拔与培养融合,坚持开放合作,着力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预计该专业本科毕业生有60%~70%保送或考取研究生,约20%~30%出国深造,其余毕业生主要在能源与电力系统企业、互联网企业、国防工业、科研院所、能源设备制造业和国家机关等领域和行业就业。

  A:能源危机、气候变化、化石燃料枯竭等复杂困境带来了任何一种能源基础设施(如电力网、热力网、油气网、交通网等)均无法独立应对的巨大挑战,催生了能源互联网的新形态。能源互联网深度融合信息与能源技术,通过多种能源形式相互转化与不同能源系统间相互配合,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具有设备智能、多能协同、信息对称、供需分散、系统扁平、交易开放等主要特征。发展能源互联网既是推动以智能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的有力支撑,也是践行我国能源战略、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

  能源互联网工程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外延的,既有来源电气、能动、信息、经济等学科深厚积淀又极具新视野的专业,并在多学科交叉融合中不断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可期待的良好未来。

  A:能源互联网工程专业与大多数工科专业一样,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电气学院目前正在大力推动学科交叉与国际化合作,在此背景下,拥有良好的经济学、程序设计、外语基础更佳。

  无论你对数学、物理原理充满浓厚的兴趣,或者痴迷程序设计,亦或对能源与经济运行现象情有独钟,再或致力于公共事务,在能源互联网工程的殿堂里都能寻觅到你的兴趣所在,实现工作与兴趣的高度统一,实现梦想,获取成功。

  A: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相比,能源互联网工程专业不仅关注电力,还特别关注气、热、冷等其他能源形式及各能源间的耦合特征,也强调能源技术与先进信息技术的融合。

  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相比,能源互联网工程专业关注到电力系统这一关键能源连接环节,提升学生对宏观、完整能源体系的深入认识,也强调了能源技术与先进信息技术的融合。

  与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相比,能源互联网工程专业更多关注先进信息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及与能源系统的融合。

  A:当前社会上认为电气、能动、信息均是很好、很有前景的专业,也是交大极具优势的专业,而能源互联网工程专业集三家所长,就业面与应用面更广,所接触和要解决的问题上至国家能源战略,下至百姓日常生活,是国民经济发展亟需的专业。

  例如,每年招录数万应届生、世界500强排名第2的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作为战略目标;每年招录万名应届生、世界500强排名前50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将构建零碳智慧能源系统、推动能源产业数字化作为公司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A:专业大类基础课程:电路、现代电子技术、电磁场、数据结构与算法、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理论。

  专业核心课程:能源互联与系统分析、能量转化原理与技术、智能传感器技术、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电力电子技术、机电能量转换、电力工程基础等。

  A:能源互联网工程专业是优秀学子聚集的地方,通过学习这个专业,能够与一群同龄人中的翘楚生活工作,切磋,耳濡目染,综合素质特别是情商会得到非常大的提升。

  通过多种形式、融合不同传统专业的教学与科研训练,学生将具备良好的工程学科的教育背景,雄厚的数理知识,扎实的程序设计与经济学基础,强大的实践能力,初步的科研训练,使之成为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新一代能源互联网工程师。同时,能源互联网工程专业与海外多所高校开展紧密的联系和合作,学生可以通过交换计划获得出国学习的计划,可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气质。

  毕业后,学生具备成为从事能源互联网及其相关领域的科研、管理、运行等工作的创新型、复合型卓越领军人才的潜质。

  A:每个专业的学习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难点,本专业也不例外。本专业的特点在于需要厚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具备工程、管理、经济等学科交叉融合的能力,难点是既要在微观层面上建立起比较抽象的电磁场、能量转换等基本概念,还要在宏观层面提升对多类型能源系统协同、能源与社会经济协同的深刻认识,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学习才能掌握深入的专业知识和复杂的专业技能。

  本专业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拥有完整全面的能源互联网理论体系,也在于我国和全球范围内对能源互联网工程领域高端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还在于能源互联网专业人才的就业去向广泛、从业门槛相对较高、职业生涯比较稳定,以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持久应用,不容易被淘汰。

  A:能源互联网对标国家重要战略发展方向,学校培养聚焦打造高端核心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学生就业将主要集中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公司、中石油等能源、电力与国防等大型央企、科研院所和政府机关。

  A:能源互联网工程专业坚持国际化办学特色,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国际合作与交流将由电气学院主导,联合能动、信息等学院优势资源。以电气学院为例,近几年本科生参与国际交流的机会日趋增多,主要有中法4+4项目、麻省大学卢维尔分校、美国密西根大学迪尔本分校、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美国康涅狄格大学3+2项目、美国洛杉矶分校、加拿大阿尔伯塔分校、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澳门大学等港澳台各大院校、UCLA-CSST Summer Program暑期项目等等。

  A: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和工信部共同发布了《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将能源互联网提升到国家能源发展的战略高度。发展能源互联网既是推动以智能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的有力支撑,也是践行我国能源战略、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每年招录数万应届生、世界500强排名第2的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作为战略目标;每年招录万名应届生、世界500强排名前50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将构建零碳智慧能源系统、推动能源产业数字化作为公司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还有为数众多的油气煤电、能源设计、设备制造、互联网企业等用人单位指出“能源互联网工程复合型人才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资源和迫切需求”。可见,能源互联网工程专业的前景是广阔且光明的。

  加之能源互联网工程专业的丰富内涵与鲜明特色,可预期的领域和行业包括:能源、电力与国防大型央企、科研院所、互联网企业、金融行业、政府机关等。

  A: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以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锡凡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罗先觉教授为资深顾问。专业负责人别朝红教授主持完成了我国最高级别的科技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能源互联网的规划、运行与交易基础理论”,建立了完善的能源互联网理论体系,具有丰富的教学与科研经验。授课与教学团队汇集电气、能动、信息多学院雄厚的师资力量,包含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陕西省教学名师1名、入选国家级人才3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3项,负责国家一流课程5门。具体请参见学院主页。

  A:当然可以。一方面书院、学院每年都会组织知名校友走进课堂的活动,在《能源互联网》等课程中他们将可以直接参与授课;另一方面我们有众多的实践实习的机会,与知名校友的邂逅说有就有。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以先进制造和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合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是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标志。发展智能制造既是未来制造业的趋势和核心,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根本途径,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聚焦建设制造强国战略需求,响应第四次工业趋势,打破传统专业办学模式和路径依赖,以机械工程优势学科为主干,交叉融合信息通讯、计算机、工业工程等相关学科,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具备系统思维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能适应未来智能制造新业态的专业型、创新型、拔尖型工程科技人才。

  以智能制造的内涵特征和新工科建设目标为出发点,以新型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重构多学科交叉背景下的智能制造OBE课程体系。重点以机械工程为主干,围绕智能制造体系的建构和运行,系统梳理其间涉及的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工程等学科(专业)知识,实现智能制造专业核心课程之间、机械工程与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全面实现对传统机械专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课程体系在突出设计、加工和测控主线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数学基础,增设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学科基础和核心课程;聚焦高端装备、航空发动机、3D打印等关键产业/技术设计、重构以工程过程训练(CDIO)和工程科技创新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由卢秉恒院士和蒋庄德院士担任专业建设顾问,专业课程负责人均由业务水平精深、锐意教学改革、责任心强的中青年领军与骨干教师担任。聘请海外引进人才和相关学院优秀教师承担新专业课程讲授或专业建设任务;联合华为公司等骨干企业,聚焦人工智能、5G通讯、云计算等领域,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依托“机械基础”和“机械工程专业”两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字号”科研平台开展实验实践教学。2016年建成国内大学首个“工业4.0”大学版平台,后期在相关专项经费支持下累计投入近千万元,建设有全国领先的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制造实践教学平台,同时在创新港校区建设智能制造创新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从上世纪90年始网络空间安全及相关方向的研究工作,是国内最早从事网络空间安全研究的高校之一。2015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工学”门类下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西安交通大学成为首批获批高校并获得“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点。2018年7月,在整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信息通信工程系、自动化系、数学系等优势学科的基础上,西安交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正式成立。2021年2月,网络空间安全本科专业正式获得教育部审批。

  本学科由学科带头人管晓宏院士创建,共有教师40余人,其中国家级和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获得者15人。网安学科建成了一支以大数据算法与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重点实验室和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载体,以院士领衔、国家级人才等学术带头人为支撑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多学科融合、结构合理、团结合作的研究团队。

  以网络空间安全国际学术前沿和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观为指导、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力开展网络空间安全学术和工程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受到密码学、网络与系统安全、网络空间安全等基本的系统训练,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工程实践和系统开发能力。

  ●能够在国家重要部门、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信息技术企业、银行、金融等从事网络空间安全工作和开展尖端技术领域科学研究。

  本学科聚焦网络空间安全科技前沿,注重交叉学科研究,形成了包括网络空间基础设施安全、网络空间大数据处理与内容安全、软件系统安全、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安全以及信息安全法与网络社会治理法学等有特色的学科方向。为实现网络空间安全强国,面向国家和区域安全需求、引领科技发展,培养具备解决网络空间安全前沿理论问题和工程问题能力的一流复合型创新人才。

  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多项有影响力的国内外学术奖和学术荣誉。研究成果应用于包括中办、总参、国家保密局、教育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多个党政军单位和大型企业,为保障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实现网络安全强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培养的学生获得IEEE INFOCOM2019最佳论文奖等国际权威奖项。连续在“互联网+”、“挑战杯”、数学建模、信息安全等大赛中屡获金奖,培养的毕业生获全球网络安全技术领域国际大奖。

  毕业生就业主要在IT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等行业中,从事网络空间安全工作和开展尖端技术领域科学研究等工作。就业地点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西安等大城市。

  以上就是西安交通大学新增专业情况,每年各高校招生专业都会有所变动,学科竞赛网提醒各位家长近期要特别关注各高校招生动态,提前为孩子择校、选专业做好信息搜集的工作,以免填报志愿时手忙脚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