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休闲生活  八卦

古代汉语通论——文字(1)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7-0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创造并使用文字,是人类从荒蛮走向文明的象征。当地球上的许多人群还处于原始、蒙昧时期的时候,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早已发明了文字并用以记载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进入而且汉字也是至今世界上依旧再使用的古老的文字。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没有汉字就没有灿烂辉煌的中国古文明。无论是要研究中华文化还是要研究汉语言文字的本身,都应该了解汉字的发展、变化,具有传统的字学知识。

  要深入了解文字,首先应从文字和语言的关系说起。大家应该都熟悉这样一句话“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这句话简洁明了的说明了文字和语言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在共同劳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创造出来的。简单来说,在原始社会时期,自然环境险恶,生产力水平低下,为了生存,促使社会成员之间更加紧密的相互结合在一起,并且在共同劳动中人类逐渐意识到这种共同协作的好处,也为了能更大程度的利用这种好处,彼此之间到了有些什么非要用声音表达的不可的地步,语言也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产生了。但是我们都知道声音是有局限性的,它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仅不能经久流传,也不能传于异地,比如:如果没有文字,我们现在在这个教室所讲的话,在教室外面就听不见了,即便有人可以转述,但心理学上曾做过一个实验,就是让十个人接力传递一句话,结果到了最后一个人那里,这句话早已面目全非。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克服语言的这种局限性,人类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逐渐创造出了文字,作为语言的辅助工具。所以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将无形的声音转变为可见可存的交际工具。恩格斯曾认为文字的创制和使用标志着社会发展进入到文明时期。人们掌握了文字,不仅可以更加广泛的交流他们在实际生产中累积的各种经验,并且可以将这些经验记录下来流传后世。因此,文字的产生和应用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语言和文字都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但两者又有所不同。语言是通过语音语义表达思维,而文字是用具体可见的形体记录这些语音语义的符号。另外,语言是人类在劳动中集体创造出来的,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因此它没有阶级性,也就是说只要你的声带没问题,你就可以说话。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当然它的产生也和语言一样是没有阶级性的,但是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文字必然会受到统治阶级的影响。比如汉字的形体发展就经过了多次整理和修订。汉字中的某些字也成为统治阶级的专用汉字等。

  在谈汉字的起源时,我们再先和大家聊聊世界上的一些古文字。再当今世界众多文字产生之前,古老的社会中,产生了几种古老的文字,其中最为有名的有四种:一是5500年前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苏美尔人创制的楔形文字。这种文字早期以图画为主,由于是使用硬笔再软泥上压刻出来的,笔画呈现出一头大一头细,像一个楔子或钉子一样的形体。这种文字在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帝国之后,就消失了。19世纪40年古工作者在叙利亚挖掘出了1.5万块用该文字写成的泥板书。二是5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创制的圣书文字。这种文字在公元前525年埃及被波斯人入侵,要求使用波斯文字之后,这种文字也就逐渐失传了。三是玛雅文字。玛雅一直是一个比较神秘的文化,包括它的文字是美洲唯一发展到成熟水平的文字。而据传这种文字是玛雅人信奉的日眼大神所创造,而且只有部落巫师才能学习。16世纪西班牙人入侵中美洲,掌握文字的巫师被杀,玛雅文字也就就此湮没。第四种古老的文字就是我们的汉字。

  文字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怎么样产生的,这一直是一个深远难测的问题,也是文字学研究中至今尚未解决的一个问题。以下我们结合汉字和考古学、人类学、民俗学等一些材料对这个问题给大家做一简单介绍。

  关于汉字的起源有着各种各样的传说。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仓颉造字、八卦符号、契刻符号、图画文字等。我们先来看这些传说各自是否具有合理性。

  对于文字的起源世界各国几乎都有自己的传说,比如我们上面说玛雅人认为玛雅文字就是玛雅的日眼大神说创。在我们中国关于文字的起源最有名就是仓颉造字。仓颉据传说是黄帝的史官,因造字有功而赐姓仓。这种传说从战国时代就有了。如《吕氏春秋》:“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稼穑,皋陶作邢,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所作当矣。”又《韩非子》:“昔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淮南子》:“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后来仓颉造字这个传说越传越神,说仓颉这人生下来就有四只眼睛,甚至对仓颉的生平都有了非常详细的记载。

  那么文字可不可能是一个人所创造的呢?章炳麟先生曾说:“刻画符号,百姓与能,自不待仓颉。”鲁迅在《门外谈》:“文字在民间萌芽,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画一点,有的在门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了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敷衍记事了。”现在的学界公认为,文字不可能是一个所创制的,就举简单的一点来说,甲骨文中一个字往往有几种甚至数十种写法,如果文字是一个人所创造,那么不可能出现如此不统一的情况。但是就此否定仓颉在文字上的功绩,我们认为也不可取。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这种符号产生之初如鲁迅先生所言它是零散的,甲骨文中一字多形也可以证明早期文字的这种杂乱性。而要使这种杂乱的,零散的符号得到有效的运用,必然需要有人对其进行一番整理,如荀子《解蔽篇》所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也就是说如果历史上真有仓颉这样一个人,那他应该是在对文字整理过程劳最大的一个人,所以独传于后世,甚至逐渐把他给神线、八卦符号说

  ·叙》中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像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在此,许慎讲在文字产生之初,最早庖牺氏从自然万物的痕迹中受到启发,创制了八卦符号,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而八卦符号其分别为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这八个符号两两重叠组合,共有64种组合方式,也就是64卦。古人就用这64卦来占测事物的吉凶祸福。(当然现在民间有些人也还在用这种方式来预测命运祸福。具体怎么操作,我们这里就不去说他了)。从甲骨文中的一些数字来看,八以内的数字都是用一到四根小棍摆成的,具体如:一、二、三、四、

  、八等。而且据学者考证,汉字中某些字也似乎与八卦符号有相似之处,比如水(坎)、爻(两个五)、因此,有学者认为八卦符号是汉字之祖。但实际上,文字与八卦符号的联系并不多,可以说两者之间是没有继承关系的。比如乾坤分别代表天地,但是它们还可以代表阴阳、男女等多种事物,因此我们认为八卦符号虽然具有文字的某些因素,但它并不具备文字的性质。

  用打绳结的方式来记事是先民们曾普遍采用的一种记事方法,不仅在我们国家有过,在非洲、拉美、澳洲等许多国家都曾使用过。如《周易》:

  最简单的结绳是用来计数或者备忘。比如在解放前独龙族为了防止忘记与亲朋约定的相会时间,就用绳子打上相同天数的绳结,没过一天就解开一个绳结,绳结解完,便是相会的那一天。又比如王宁生在《从原始记事到文字发明》一文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说在云南碧江的一位傈僳族人带养侄儿,从侄儿进家开始,每个月在一根涂墨的麻绳上打一个结。到侄儿长大,参加工作以后,不认这个曾经养育自己的叔叔,于是叔叔就拿着这些绳结去和侄儿算这些年的伙食费。当然还有一些非常复杂的绳结,绳结的大小、部位、颜色的不同,都可以表示不同的事情。比如据人类学家考察,其中在南美洲秘鲁印第安人采用的结绳记事就非常讲究。他们把绳结染成多种颜色,不同颜色的绳结代表不同的事情,黑结表示死亡;白结表示银子或和平;红结表示战争等,而没有染色的绳结表示数目,单结是十,双结是百,三结是千。每个城市有专门的结绳官,讲解各种绳结所记载的事情。

  很显然结绳这种方式只能帮助我们回忆某天发生什么事,不具备文字的性质。不过汉字中有些表示数字的文字可能是结绳记事的残留,最为明显的数字就是十、廿、卅,卌,这几个数字在商周金文中被写作(

  )。又比如“世”其在金文中写作(),篆文中写作(),很显然它应该是由金文卅略加变形而来。《说文》:“世,三十年为一世。”汉字中个别汉字形体似乎采用了结绳的形象,这仅能说明结绳法对汉字构型有一定影响,我们并不能由此认定汉字就起源于结绳。因为结绳更多只是帮助记忆的一种手段,与文字的功能相差甚远。

  “契,刻也,刻识其数也。”又《说文通训定声》:“刻之为契,上古未有书契,刻齿于竹木以记事,丨像竹木,()像齿形。”古代的契刻实物,在近古工作中已有发现,如甘肃的仰韶文化遗址、青海马家窑文化遗址等都有相应的骨契发掘。

  契刻由于可以剖开成一式两份,由当事双方各拿一份,不像结绳那样容易更改和作伪,所以这种记事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例如云南景颇族、佤族过去有

  “吃新谷,话旧仇”的习俗。一般一家或一寨有一根刻满大小缺口的传代刻木。其中大缺口表示事件,小缺口表示小事件。每年收获新谷,尝新祭祖时,老人就拿出这个刻木,讲述每个缺口是因为什么事和哪个人或家族结下的仇怨,哪些是报复过的,哪些是没有报复过的。你看一个家族的大事就通过这样一根木头代复一代,口耳相传。又比如汪宁生曾在文中记录过这样一块刻木(见PPT),这块刻木上有各中学符号,其中左边三条竖线表示三个人,圆圈表示月亮,X表示相会,右边的三条不一样长的竖线表示大中小三位领导。经过当地人的解读,整个刻木表示的意思是:你们派来的三个人,已经在月圆时和我们会面了;现送上三包土特产,分别呈送给大中小三位领导。

  目前我国各地出土的刻画符号,按其形体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象形符号,一类是抽象的几何图形。对这两种符号,一般学界都认可象形符号是汉字或汉字的源头,而对后一种抽象符号则有着不同的看法。比如:郭沫若、于省吾等认为抽象符号也是汉字,汉字来源于抽象符号和象形符号。郭沫若:

  “刻画的意义至今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彩陶上的那些刻画记号,可以肯定的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而唐兰、裘锡圭等学者认为抽象符号不是文字,汉字来源于象形符号。唐兰在《古文字学导论》中说:“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精美的绘画,大都是动物和人像,这已是文字的前驱。.......文字的本质是图画,所代表的是语言。”裘锡圭《文字学概要》中把接近于几何图像的符号称为甲类符号,并且他说:“我们认为我国原始社会时代普遍使用的甲类符号还不是文字。”这也让我想起小时候,在我们农村老家,每家每户都有割草用的镰刀,镰刀是铁制品,每隔一段时间它的齿就会被磨损掉,所以这就需要重新使其变得锋利,但这又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事,需要专门的铁匠作这件事,而一个镇子上就一家铁匠铺。每到赶场的日子,都会有很多人把自家镰刀拿去让铁匠重新加工,因为人多,所以往往当天是拿不到需要加工的镰刀的,需要下一个赶场的日子才能取得到。镰刀都长的差不多,那么张家的、李家的、龚家的、赵家的镰刀混在一起,拿错了怎么办呢,铁匠会在各家送去的镰刀手柄上刻上一些符号,张家是这个,李家是那个,龚家又是另外一个,这样各家去取的时候就根据这些符号来区分就是了。那你说铁匠刻画的这些抽象符号是文字吗?

  所以这里我们赞同唐兰和裘锡圭先生的意见,认为原始社会时期的刻画符号中的抽象符号不是文字,当然不可否认它们对汉字的形成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原始人类在同自然的斗争中学会了运用刀、笔通过线条和色彩在平面上描摹自然,从而创造了人类最早的图画。

  19世纪末页,考古工作者在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发现了数以百计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的洞窟,其中保存了许多原始人创作的壁画。专家们认为这些壁画可能与狩猎前的某种巫术有关。鲁迅先生曾说:“他画的一头牛,是有缘故的,为的是关于野牛,或是猎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对于这些原始图画虽然产生于某种功利的目的而具有某种记事的性质,但它并不记录一定的语词,也不用于交际,而是为了满足当时现实生活的需要。所以这种记事图画仍然属于艺术的范畴。

  而原始社会的记事图画除了这种极具艺术性的图画之外,还有一些可以用来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图画。比如我们

  PPT上所展示的印第安奥基布娃部落一女子的情书。这封情书的作上角的熊事女子的部落的图腾,下面的泥鳅是男子部落的图腾,三个十表示天主教堂,图中有道路、湖泊、帐篷,表示约会的地点,帐篷里有一个人,表示女子在等待。

  再比如美国达科他地区的印第安人有一种画在水牛皮上的历书,上面记载了一些该部落在某年发生的一些大事。如

  这种图画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和文字相似的交际功能,所以有些学者认为文字就起源于这种图画。比如唐兰《古文字学导论》中曾经提出文字起源于图画,而且现在很多学者也倾向于这种观点。但是大家要注意我们说文字起源于图画,并不意味着原始图画就等于文字。因为这些图画中的各个部分和语词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所以他只能表达一句话或一段话的大概意思,而没有事先的约定或者作者的解释,一般人是难以理解的。所以这种原始的示意图虽然相比于结绳记事等已经向文字大大的靠近了一步,甚至可以说象形文字就是从示意图脱胎出来的,但示意图依旧不是文字。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汉字产生产生以前,人们曾使用过结绳、契刻、图画等原始的记事方式。当把这些记事方法中的某些符号作为表意的符号时,它们与同为符号的文字有了许多共同之处,所以它们对文字的产生有深刻的影响,而其中契刻、图画作为平面图像与平面符号的文字关系更加紧密,就汉字现存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

  ——甲骨文来看,其字形大多数都是象形的,因此图画应该是汉字的直接源头。原始的图画在历史发展中分为两支:一支以表现艺术美为目的,独立于语言之外,这就是后来的绘画,另一支用来传递信息与语言相结合,进一步线条化、抽象化、符号化,最终变成了文字。

  契刻虽然是书写的视觉符号,但现在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它们已经和语言有联系。裘锡圭先生说:原始社会晚期的记号显然不可能构成完整的文字系统,但它们对汉字的形成仍有影响。比如数字应该是汉字从这种记号里吸取过来的,但就整个汉字体系来讲,汉字吸收的刻画符号不多,很难和汉字的象形符号体系并列为文字产生的源头。所以,总的来说,我们认为文字产生于原始的图画。

  我们一直在讲汉字,那么究竟什么是汉字呢?这种文字具有什么性质?下面我们就这几个问题给大家做简单的介绍。

  首先关于汉字的定义。在通常我们谈到汉字时我们都会说:汉字是汉民族共同使用的记录汉语的文字。学者们对汉字也有多种认识,比如:武占坤:漢字是漢民族進入文明時代,用於記錄漢語進行書面交際,傳承民族文化的符號系統。

  楊玉銘:漢字是記錄漢語的符號系統。李敏生:漢字是記錄人的思維、意識的符號系統。这里鉴于大家知识视野和课程的要求,我们对在此不做深入的探究,暂且采用一种比较通俗易懂的概念,汉字就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对于汉字性质的探讨,在现代汉语中大家应该就有所接触了。在现代汉语中对汉字的性质表述为:汉字是一种表意体系的文字。这种对汉字性质的认识是西方语言学传入之后才开始提出来的。西方语言学家认为: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而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能独立运用的则是词。所以文字其实记录的是语言中的词。词是由意义和读音构成的,于是文字在记录词的时候就有两种选择,或是记录读音,或是记录意义。”所以在西方语言学中,通常把文字分为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两大类。汉字被视为表意文字的典型代表。这种观点在我国影响较大,比如沈兼士先生就持这种观点。除此之外,还有学者认为汉字是意音文字,即表音兼表义。还有学者认为汉字是表词文字。还有学者认为汉字的性质是随着形体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特点的,所以对汉字的认识应该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形体的汉字来确定。比如裘锡圭:“汉字在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基本上是使用义符和音符的一种文字体系,后来随着字形和语言、语义等的变化,逐渐演变为使用义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体系。”并且在《文字学概论》中他说:汉字不应该简单的称为语素文字,而应该称为语素音节文字。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汉语最初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他的词大多是单音节的,也就是说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一个词。所以在最初的阶段,汉字是一种直接的表词文字。汉语除了有丰富的单音节词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词的内部缺乏印欧语系的形态变化,这也注定了汉字的表词性质。上古汉语中除了单音节词占优势之外,也有一些双音节、多音节词,而如珊瑚、徘徊、犹豫、窈窕等,这些词虽是两个音节记录一个词,但构成词的两个部分不能拆开,因此汉字也具有了表示词的音节的性质。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观念不断产生,有限的单音节词逐渐不能应对社会变化的需要,于是汉语词汇走向了复合化的道路。即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词语素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词。而之前的一个汉字表示一个词,到了这个阶段一个汉字就成了一个语素,所以有学者也就把汉字称为语素音节文字。

  一般拼音文字,虽然偶尔有一两个同音文字,但为数不多。在汉字体系中,往往一个字少则有几个同音字,多则有数十字同音,如宫、龚、公、功、攻等等。在这情况下,若采取单纯的表音法来造字写词,则会在日常交际中产生许多的不变。所以古人在象形字的基础上,逐渐创造出一套包括象形、象事、象声等多种造字写词手段,其中特别是在一字之中既有标义的成分,又有表义的符号的形声字适应社会需要而大量产生。

  汉字的形体结构,不是由一定字母组成。在原始的汉字形体中,保存了造字时的笔画意义,也就是说通过字形可以揣摩出所象的形、事、义,后来的形体改变,原有的笔画逐渐模糊,其形体意义不再明显,到了隶书、楷书阶段,汉字形体更是几乎完全变成了由一定笔画组成的方块符号。这些方块符号大多数既可以代表一个个单音节词,也可以同其他的字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一些复合词,比如

  “学”,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后又与其他语素相结合构成学生、学校、学者、学术、学生、学霸、文学等词。这样一字多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自古至今,社会产生了许多的新事物、新观念,但是我们使用的汉字总数却基本固定。

  上古时代汉字多出于象形表意,其形体往往事根据古代社会生活及阶级关系的现实情况勾画出来的,所以这些字形就成为当时社会制度、科学文化水平、民风民俗的片段写照。唐兰先生曾说:我国古代文字事一部保存得最好得最完整得古代社会文化史。这里我们简单给大家举几个字,来体会一下字形中文化信息。

  说文》:给事者。其实从字形上来看,这个就是表示给人端屎接尿的人。这些字的从形体上给我们展示了阶级社会的部分情况,是我们了解社会历史的重要参考。

  汉字形体源于图画,形态多姿,线条娟秀,其后发展为线条化的楷书、行书、草书等,在书法家的笔下,或龙飞凤舞,或行云流水,潇洒飘逸,成为独步世界的艺术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