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休闲生活  旅游

34省、150座城、10000张照片、100多万字的中国旅游地图不收藏!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2-0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高中时代渡过于省城一所寄宿制中学,学生来自省内各市县,一日晚间宿舍“卧谈会”上,哥几个聊起自己的家乡,吹牛攀比了哪些景或名人已经记不清了,但一段较真儿记忆犹新:我说自己逛遍了故乡的小县城,另一个哥们表示不屑和不信,他的理由是——难道你连每个街角旮旯的厕所也都去过?

  后来我跟他杠上了,为了自证所言不虚,我信口开河:“别说厕所,女厕所我都一个不落......”

  年龄渐长,中二渐少,但吹牛和攀比,或者说为了攀比而吹牛的心态却依旧如故,只不过,其形式更加巧妙而隐晦。

  在新疆可可托海的旅途中,同行的一个中年人,独自离队步行几公里去了一趟三号矿坑,为了省时间,他几乎以竞走的状态游览剩余的溪谷森林,还只看了一半,他的哲学是:不管脑子有没有“看到”,只要手机看到了(拍过照),哪怕看的只是皮毛,就算是不虚此行了。这么做的目的在于,以后的朋友聊天中,可以相对不那么心虚地炫耀一句:“这个地方,我去过!”

  中年人还算踏实,至少他真的涉足了。同样在新疆,巴音布鲁克小镇上,我遇到另一位中青年(40岁上下),可谓“吹牛不打底稿”。他是个骑行客,骑着摩托一路从四川、抵达新疆。那天因疫情不好住宿,和另外两个驴友一起,我们拼宿于镇上一座蒙古包。晚饭聊天期间,中青年夸夸其谈,从冈仁波齐到新藏线无人区再到巴音布鲁克的九曲夕阳,所言甚详,我正好前一阵刚完成冈仁波齐转山,毫无恶意地想就这一共同话题多聊两句,结果谈到山上贵而拥挤的住宿时,中青年忽然遮遮掩掩,没了先前的神采飞扬。我意识到是怎么回事,于是把话题转向巴音布鲁克草原,想问些攻略,谁想他略有尴尬地坦白:“转山、夕阳没啥看头,路过看一下是一样的,不值得费钱费时间......”

  合着这大哥是一个地方都没去啊!只凭着道听途说和网上信息,就吹得亲临其境一般,也是个“人才”啊!大哥还很殷勤,加了几个人的微信,拍了饭桌视频,发朋友圈说路上又认识了几位好朋友。其实我们顶多是点头之交,彼此所获甚少,完全够不上那条朋友圈所传达的信息——一路上看景交友,所获颇丰!

  我想起村上春树对名人跑马拉松的一段描写,大意是:有的名人跑马拉松时有摄影团队跟随,录一段跑步几百米(可能都不到)的视频,名人的马拉松算是“全程”跑完了——至少公众从宣传中得到的信息就是这样的,那些汗水、喘息和坚持的表情,正如吹牛的夸夸言辞,是经不得认真考验的表演。

  有些阅历的中青年尚且如此,20多岁的年轻人有多浮夸可想而知,这些年住过数不清的青旅和民宿,听过数不清的牛皮和海口,其离奇、荒诞和虚荣之程度,有时让人匪夷所思,甚或叹为观止——一搭眼就知道不爱看书的小年轻一张嘴就是“我一年能读1000本书”,这是吹得连脑子都不过了!

  向来,我以为这是一种可笑而可悲的行为,但我常常反思,竟发现自己也是这样一个可笑而可悲的人:和朋友聊天,我常因自己去过不少地方或见过某位名人而产生优越感,而听到有人所游更广、所识更深,我也会有些失落,每每这时,都有种强烈的吹牛冲动——想编造一些没有的经历或虚构一种和名人不存在的深交,以“扳回一城”,但性格和习惯使然,我往往会压住这种冲动,因此而受的沮丧之苦却不会减少丝毫。

  内省的我是一类人,另有一类人,压根不认为吹牛需要被压制,相反,把它作为一种安身立命的技术加以练习培养——异性的爱慕、客户的青睐、尊严的获取、事业的成功......全凭一条三寸不烂之舌!

  反思复反思,虑己及人,我又觉这样的心态无所谓可笑或可悲,它其实就是人性的一部分,是如饮食男女一般的自然之律。不止是旅行,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鸡毛蒜皮,大到文化国力,有或无,多或少,强或弱,靓或丑,富或贫,高或矮......在一条或另一条赛道上,也许有显隐的不同,也许有深浅的差别,人类都在攀比。

  虑及于此,我觉有愧于巴音布鲁克的骑行大哥,他是个热情的好人,至少在那晚的接触中毫无恶意,我却无意中陷他于尴尬,当时甚或有一丝拆穿别人的骄傲,如今我知道,更大的智慧是明鉴其心而“人艰不拆”,此为对世情的洞察以及对人性的慈悲。

  从2018年3月份的济南之旅开始,到2021年11月份的自驾之旅结束,我用近4年的时间踏遍了中国的“八荒”:

  从冰天雪地的东北到明媚常春的西南,从极寒极热的新疆到艳阳不落的海南,从波澜澎湃的大海到一望无垠的沙漠,从小桥流水的江南到雪山巍峨的高原......

  我眼见了繁华都会的霓虹焕彩,也目睹了可可西里的荒无人烟;我看过了红男绿女的冷漠无餍,也感动于风凿沙琢的质朴笑颜;我震撼于长江黄河的奔腾怒吼,也倾心于山溪林涧的悱恻缠绵;我惊艳于茶卡翡翠的如画美色,也痴情于羊湖纳木的星空水波;我自豪于敦煌石窟的博大深邃,更骄傲于国博南博的煌煌文脉......

  我在北半球海拔最高的阿里天文台看过星轨,也在中国海拔最低的吐鲁番盆地品过葡萄;我在隆冬的哈尔冰赏过冰雕,也在酷夏的火洲受过炙烤;我在地球的第三极对峙过高冷珠峰,也在中国的极南瞭望过天涯海角;我曾在高山大海迎接早晨5点的日出,也独行于寒风中的漫长黑夜、怀念太阳的美好;我曾是个细皮嫩肉、忧郁善感的少年,走着走着,走成了一个脸上长出皱纹、心里长出长城的行者......

  我想,年龄稍大一些的朋友不会纠结这点小事(现在的学生朋友应该也不会),但我要诚实地说,确实离“走遍”还差了一点——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我还没去香港和。而在标题里写明是“34省”,是因为待疫情缓和、条件允许时,这两个地方也是非去不可的,届时会把行摄图文添加在我所制作的“中国旅游地图”中。

  最近我统计了一下,结果让我有小小的成就感:32“省”(包括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等省级行政区)中,我已涉足近150座城市,参观过近100座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其中写成文字的有100座城市的74座博物馆和城内城郊大名鼎鼎或鲜为人知的景点,剩下的,不久会以一种新颖的形式与各位见面,至于什么形式,下文再说。

  因为喜欢旅行,我偶尔翻阅其他旅行相关自媒体,有像我一样的素人写的小游记,也有像“星球研究所”、“国家地理”这样专业度较高的论文式美文,有时看到佳作也会心生羡慕而着意模仿,但要么人家水平太高,我模仿不来;要么规划太繁,有悖于我的创作习惯。于是从第一篇文章“济南之大明湖”开始,我一以贯之地延续着自己的风格,当然一开始的文字常佶屈冗赘,现在看来未免稚嫩生涩、不堪卒读,却能从中看出一字一图的一丝不苟,也正是这样认真地坚持,照片、文字、结构、体悟才能向精炼和优美的方向持续进步。

  我会事无巨细地把一个景点的核心景观和边角景观都呈现出来,从视觉到文化都会介绍,然后加入自己的感悟。即看到了什么、蕴含着什么、启示了什么等从浅到深的旅游要素,我的文章都有涉及。

  专业性较强的文章,一般是由一个团队完成的,包括专门负责选题的策划、专门负责文字和审校的编辑以及全国各地的优秀摄影师——文中图片均出自他们的创作,有时甚或需要专家把关。这样的作品是具有科普意义的教科书式范文,文字和图片都有很高的水准,自然普及率很高,但“高大上”看得多了,也会审美疲劳,且编辑和摄影是不同的人,也即写文字的人并没有亲临照片所在的美景,创作者靠的更多的是资料和自己的想象力。

  而我的文章中,所有的照片都是亲手拍摄,所有的景点都是亲自踏足,所有的文字都是目之所及和心之所想,当然,介绍相关文化时我也会参考资料,但从策划、取材、构思到创作,皆由我一人完成,照片和文字,都反映了我个人的审美,此之谓“个性”。

  我和大部分人一样,旅行时用手机拍照,偶尔用用微单,从来没用过单反和无人机(虽然它们在摄影爱好者里也比较普及),所以我的视角,就是大多数普通游客的视角,由此而产生的感想,应该也是大部分游客的感想,读我的文章,您或许时不时会有些共鸣——“这个地方我也看到了,当时我也是这么想......”,此之谓“亲和”。

  目前完成的文章是2018年3月份到2021年2月份期间,乘坐公共交通走过的地方,如上所述,包括32“省”、100座城和74座博物馆。2021年4月到11月,跑了一趟大半年的自驾中国,对之前的旅程进行了一场“查漏补缺”,补了南疆、的阿里、日喀则、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额济纳......

  因为自驾从青岛出发,一路向西,经内蒙、甘肃、青海、四川,抵达、新疆,所以以后文字上的“查漏补缺”,将以“西游记”的形式呈现出来,标题会类似“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这样对仗工整的词句,内容在景观上会更精炼,在思悟上会更丰富。

  如果您去过某地想回味一番,或者计划去某地想预览一番,或因疫情想去某地而不得、只好宅家“云游”一番,你都可以在其中得偿所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