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休闲生活  影视

新片放眼瞧│也谈国产片“泛喜剧化”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8-0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正在上映的电影《独行月球》,改编自韩国漫画家赵石创作的同名漫画,讲述为了拯救家园,人类在月球部署了“月盾”计划来化解小行星撞击地球灾难的故事。在电影中,小行星意外、全员紧急撤离时,却把维修工独孤月(沈腾饰)给遗忘在了月球。

  上映两周,《独行月球》的票房直奔20亿,成为真正扛起电影暑期档的。评价《独行月球》,不得不提“科幻+喜剧”这一话题。应该说,开心麻花熟悉的梗,撑起了影片的“笑果”,而自《流浪地球》以来中国工业电影最强的特效场景,让《独行月球》的科幻属性得到保证。

  但对于“怎样平衡科幻与喜剧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话题,该片的导演张吃鱼说,归根结底,自己拍的依然是一部喜剧片,“它跟麻花以前的片子不同的是,以前是在地球上的喜剧片,这次搬到了月球上,所以这个影片的核心还是喜剧。”

  近日,有电影学者发表了一篇名为《“泛喜剧化”:后现代主义的中国电影症候》的文章,文章指出,所谓“泛喜剧化”是指当下国产电影在创作内容与美学上大量吸收喜剧元素,使得不同类型与题材的作品都显现出一定的喜剧特质。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泛喜剧化”电影的繁荣已是当下国内电影市场的“既成事实”,但事实上,“泛喜剧化”电影并不能真正地振兴中国电影市场,其追寻“热点”“网络梗”“网络IP”“浅层娱乐”的基因无法承担起中国电影“走出去”文化战略的重要任务。

  对于国产的“泛喜剧化”,有几点现实必须引起注意。一、所谓的“泛喜剧化”是存在的;二、“泛喜剧化”不代表艺术水准差;三、“泛喜剧化”影片是电影市场的应有之义。

  按照《“泛喜剧化”:后现代主义的中国电影症候》一文对所谓“泛喜剧化”影片的定义,2016年票房前十的影片中有6部是国产片,其中4部为“泛喜剧化”影片;2017年票房前十的影片中有6部是国产片,其中4部为“泛喜剧化”影片;2018年票房前十的影片中有5部是国产片,其中有4部为“泛喜剧化”影片;2019年票房前十的影片中有8部为国产片,其中有3部为“泛喜剧化”影片;2020年受疫情影响,票房前十皆为国产影片,其中4部为“泛喜剧化”影片。

  被定义为“泛喜剧化”影片的《美人鱼》《羞羞的铁拳》《唐人街探案2》《西虹市首富》《疯狂的外星人》《你好,李焕英》等,都取得了惊人的票房回报。

  但《“泛喜剧化”:后现代主义的中国电影症候》将“泛喜剧化”电影与一部影片的艺术水准对立起来的说法,却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该文反对数据主义,认为“泛喜剧化”影片某种程度上正是“数据”评估体系的产物。但恰恰是这个反对数据主义的论者,统计了上述2016至2020年所谓“泛喜剧化”影片的相关数据。

  其次,该文认为“泛喜剧化”电影是数据化的产物,数据化“不关心随机样本,而关心全体样本”,以此得出“泛喜剧化”电影票房高是因为具有迎合特性。这样的论断,不符合当下电影市场的事实。当下的电影市场,票房很高的《独行月球》是“泛喜剧化”电影,同样票房高的《人生大事》是“泛喜剧化电影”吗?2022年的电影院里有《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这样的“泛喜剧化”电影,也有《隐入尘烟》这样所谓的文艺片存在啊。如果非要将2021年的《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焕英》称为所谓的“泛喜剧化”电影,2021年的电影院同样也在支持《送你一朵小红花》《我的姐姐》这样的影片。中国的电影市场有“泛喜剧化”不假,但总体上仍然是各类型作品同时存在,电影市场是百花齐放的。

  第三,《“泛喜剧化”:后现代主义的中国电影症候》以“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来掉书袋,指出当下“泛喜剧化”的弊病在于:其用表面的“笑声”替代了发自内心的“愉悦”,用肆无忌惮的“搞笑”替代了高级内敛的“幽默”,用外部动作的“夸张热闹”替代了内省深沉的“反思精神”。不可否认,当下一些“泛喜剧化”电影存在夸张过度、段子或者梗水准不够的情况,但国产“泛喜剧化”电影的悲悯情怀一直都是存在的。《独行月球》中,前半段搞笑的独孤月,最后托举着“大锤”义无反顾地奔向陨石,只为了拯救地球最后的幸存者。这样悲情英雄的设定,难道不是既有表面的笑声又有内心的深沉吗?被称为“泛喜剧化”的《你好,李焕英》表面上充满欢笑,你当然也可以说影片中穿越的设计一点都不高级,但你以为观众看不懂影片对于再也回不来的母亲的深沉怀念?《疯狂的外星人》中,你只看到了黄渤和沈腾的搞笑,但你以为观众看不懂这是一部充满辛酸的黑色幽默影片?

  当然,不是所有国产“泛喜剧化”电影都能够达到幽默与深沉的完美结合,但市场优胜劣汰,部分仅仅靠低水准的段子收割票房的影片已经被市场淘汰,比如某些综艺衍生电影。大部分的“泛喜剧化”电影确实已经成为电影市场的“头部”作品,在振兴电影市场、提升国产电影工业化水平方面,“泛喜剧化”电影已经走在了前列。当下电影市场最需要的不是摒弃所谓的“泛喜剧化”电影,而是用更多口碑和市场双赢的作品,来保证市场终端影院的基本生存,保证产业链条的完整,这样才能谈到电影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而口碑和市场双赢的影片中,有一大部分是“泛喜剧化”电影。

  国产电影发展当然不仅仅需要喜剧电影,而是需要各类型作品百花齐放,但作为类型电影定义里不可或缺的一环,喜剧电影是成熟的电影市场里天然的存在。虽然有学者近年来开始模糊喜剧类型片的定义,但自1895年电影诞生至今一百多年间的电影市场的现实,都在证明喜剧是最为典型的类型电影。所以,“泛喜剧化”电影的存在不仅是国内电影市场的“既成事实”,而且在未来相当长时间里还会蓬勃发展,毕竟,如果喜剧不好笑,那就太好笑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