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休闲生活  娱乐

冯远征建议给演员评职称定片酬,这样就能抑制住天价片酬?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5-2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两会进行中,各参会代表的提案也逐渐走进网民的视野,其中演艺圈的明星代表们尤为引人注目。

冯远征:演员评职称定片酬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 冯远征就在采访中向记者表达了对文艺界的一些看法。

冯远征《建党伟业》

冯远征表示,近年来大量资本涌入,造成了文艺市场的混乱,一些影视作品为了赚快钱,不求剧本质量和演员演技,而是看重演员的短期“流量”,甚至有的明星演员在剧中只是挂个名,全程用替身。

长此以往,一些有实力的演员没有了市场,反而那些台词都不会说的 流量明星却供不应求,且出现了不少明星“ 天价片酬”的极端现象,对演艺圈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冯远征《非诚勿扰》

对此,冯远征认为应设立“新文艺群体”的职称评审工作,畅通人才渠道,并建议目前的片酬应该与职称适当关联,设定上限和下限,这样一来,没有演技的明星就没有职称,没有职称进而就不会有高片酬。

冯远征答记者问

冯远征答记者问

冯远征答记者问

冯远征此言一出,网络上一片叫好声音,网友纷纷认为这是解决“天价片酬”和流量明星问题的一条良策,也必将使真正有实力的老戏骨们迎来春天,无疑是功德一件。

改变评价体系,治标不治本

虽然我一直很尊重和欣赏冯远征老师,但就此事而言,我个人却有一些不同看法。

诚然,如今“天价片酬”和流量明星的问题已成影视圈毒瘤,一部影视作品的制作费用,往往被明星拿去大半,片方只能在制作过程中偷工减料、控制成本,最终的结果就是市场上出现很多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

爱奇艺创始人龚宇近日表示,曾经演员片酬高达1.5亿

毋庸置疑,这一恶劣现象必须加以规范,但寻求规范,不代表要“ 开倒车”。冯远征老师是优秀的老一代演员,多多少少会受到一些体制内思想的影响,所以才会提出“评职称”这种稍显过时的建议。

传统的“职称评审”是怎么评的?一看 学历,二看 工龄,三看 业绩,对标到演艺圈,那就是 出身、 资历和 作品了。

当然,职称评审也正在逐步改革中

然而,如果满足了学院派出身、混迹演艺圈多年、且奉献过一些出色的作品这三个条件,就能够评得“高职称”,进而拿到高片酬, 难道就能保证不会出现不思进取老演员吗?那时候演艺圈岂不是又要面对一群倚老卖老的“新毒瘤”?

且换个角度思考,“评职称”和“拼流量”又有什么本质区别?

不会真有人认为《地久天长》的成功是王源的功劳吧?

如果真的高职称就能有高片酬,资本岂会放过这块蛋糕?必然会出现人气明星疯狂蹭名导大导作品的现象——今天去张艺谋组演个男二,明天去姜文组混个女配,或者直接带资进组找上毕赣、忻钰坤等新锐导演,转身就能在履历里写上一堆“获奖作品”。

这样一来,十八岁出道,二十八岁评上高级职称妥妥的一条龙到位,然后片酬拉满,就能开始“割韭菜”了——“哇,哥哥真优秀,满满的正能量!”

吴亦凡曾在吕克·贝松的《星际特工:千星之城》中混了个角色

这岂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所以,面对“天价片酬”的问题, 改变评价体系,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市场化的必然,好莱坞也吃过这种亏

之所以说“评职称”这一提议是“开倒车”,是因为 “天价片酬”其实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体现之一,美国的好莱坞在上世纪初的片厂时代,就曾有过“明星制度”。

好莱坞明星制时代的巅峰:玛丽莲·梦露

彼时美国片厂资本家看重明星强大的票房号召力,给予了顶级明星挑选剧本、导演、摄影师、合作演员以及所有制片配备的权力,完全是围绕着明星来打造电影。

而明星的片酬也高得离谱,还有票房分红的权力,比今天流量明星的乱相更为夸张,极大地挤压了制片成本和票房收益。

但到了60年代,好莱坞大片厂在长期的不健康运作之后,纷纷开始陷入财务危机,它们一边承受着日益缩水的盈利,一边还不断大手笔地投资一些盲目追求大场面的大片,饮鸩止渴,进行着虚假繁荣最后的狂欢。

最终,在崛起的电视剧行业冲击之下,好莱坞片厂开始崩盘,新的资本入场,开始摸索新的运作模式,同时大洋彼岸的法国电影新浪潮兴起,席卷全球,美国电影随之开始了自己的“文艺复兴”,半个世纪的经营之下才有了今天如此繁荣的好莱坞。

1977年的《星球大战》是美国“新电影”时期的一面旗帜

所以,我个人认为,“天价片酬”是市场化必然会经历的阵痛,一部分原因是现阶段的观众觉得年轻好看的面孔就够了,愿意为其消费。

但事情正向好的方面发展,我们正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开始关注演员的演技,关注作品的质量,而不是无脑追星,B站上影视区up主们的焦点,也从当红明星,慢慢开始像李雪健老师、元华老师等低调的老艺术家转移。

B站李雪健老师混剪作品

B站元华老师混剪作品

而当观众群体更成熟,影视作品投资方发现仅靠明星效应已经赚不到钱了的时候,自然会对作品的质量和演员的业务水平更高要求了。

当然,限制“天价片酬”终究很有必要,但方法上可以多做变通,让演员们既不能“靠脸吃饭”,也不能“啃老本”,诸位有何高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