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健康生活  两性

两性两性期_百度百科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0-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详情

  两性期(成年期,又译生殖期):到了青春期,随着生理发育的成熟,人们进入人格发展的最后时期――两性期。在这个时期,个人的兴趣逐渐地从对自己身体刺激的满足转变为异性关系的建立与满足,所以称两性期。

  儿童这时已从一个自私的、追求快感的孩子转变成具有爱异性权力的、社会化的。弗洛伊德认为这一时期如果不能顺利发展,儿童就可能产生性犯罪、性倒错,甚至患精神病。

  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在人出生前就已存在,出生后开始发展。力比多的发展过程,是指其能量贯注于有关部位的变化和发展过程。在力比多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相应的身体部位或区域,成为力比多兴奋与贯注的中心,该部位或区域的紧张可以靠一定的操作活动(如吮吸、抚摸)得到解除,从而使人感到满足,这样的部位或区域被称为区(或动欲区)(erogenous zone)。力比多发展的整个过程,从出生到青春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口腔期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或口欲期)(oral stage)约从出生到1.5岁,是个体性心理发展的最原始阶段,其原始性的性力集中在口部;靠吮吸、咀嚼、吞咽、咬等口腔活动,获得快感与满足。若口腔期婴儿在吮吸、吞咽等活动中获得满足,长大后会有正面的口腔性格(oral character),如乐观开朗,即口腔性乐观(oral optimism)。

  反之,若此时期的活动受到过分限制,使婴儿无法获得满足,长大后将会产生不良影响,此种不良影响又称口欲滞留(oral fixation),长大后将并会有负面的口腔性格,如口腔性依赖(或口欲性依赖)(oral dependence)。

  口腔性依赖是一种幼稚性的退化现象,指个体遇到挫折时,不能独立自主地去解决问题,而是向(特别是父母)寻求依赖,有一种返回母亲怀抱寻求安全的倾向。

  又如口欲施虐,(口欲施虐 oral sadism 指个体的一种不自觉地咬人或咬坏东西的口腔倾向。)及悲观、退缩、猜忌、苛求等负面的口腔性格;甚至在行为上表现出咬指甲、烟瘾、酗酒、贪吃等。

  在这一阶段,幼儿能从粪便排泄时解除内急压力中获得快感,因而对的活动特别感兴趣。在这段时间里,为了养成子女良好的卫生习惯,多对幼儿的便溺行为订立规矩,加以训练。

  如果父母的要求能配合幼儿自己控制的能力,就会建立良好的习惯,从而使幼儿长大后具有创造性与高效率性。如果父母训练过严,与幼儿发生冲突,则会导致所谓的性格(anal character)。

  一种是排放型性格(anal-expul-sive character),表现为邋遢、浪费、无条理、放肆、凶暴等;另一种是便秘型性格(anal-retenive character),表现为过分干净、过分注意条理和小节、固执、小气、忍耐等。因此,弗洛伊德特别强调父母对儿童大小便的训练不宜过早、过严。

  (phallic stage),也叫做前生殖器期,约3~5岁,亦有人划分为3~6岁,动欲区是外生殖器。

  儿童在3~5岁时,认识到了两性之间在解剖学上的差异和自己的性别,因此力比多集中投放在生殖器部分,性器官成了儿童获得性满足的重要部位,表现为喜欢抚摸和显露生殖器以及性幻想。

  开始时,男孩认为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口是一样的,当男孩偶然发现女性的这种器官不一样时,他先是试图否认自己这种感觉的真实性,继之,男孩对存在的这种差异感到恐惧,若此时男孩在玩弄自己的生殖器时受到阉割的威胁,就会形成了阉割焦虑(castration anxiety),即男孩在潜意识里时常有被切除掉性器官的恐惧。相反,这一时期的女孩会对自己已缺少男孩那样的性器官而感觉受到损伤,对男孩有一事,既羡慕又嫉妒,产生了所谓的嫉羡(或嫉羡)(penis envy)。

  此外,在这一阶段,儿童的对象也发生了转移。幼儿最初的对象是自己身体的某一部位,此时则把力比多的兴奋向别人身上转移。由于母亲为幼儿提供了生理上的需要和满足,因而成为儿童最初的对象。在此基础上,特别是男孩,总想要独占母亲的爱,父亲则成为和自己争夺母亲的爱的一个对手。

  因而,男孩对父亲产生敌意,形成了恋母仇父的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此时的女孩则对自己的父亲产生爱恋,母亲则被视为多余的人,而且总希望自己能取代母亲的位置。女孩子的这种恋父嫌母的倾向,弗洛伊德称之为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

  但作为竞争对象的父亲或母亲都十分强大,最终以男孩向父亲认同,女孩向母亲认同而使心理冲突得以解决。儿童把父母作为自己的对象,这一现象也对儿童的人格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儿童把自己和父亲、母亲等同起来,在行为上模仿父母,因此男孩的性格很像父亲,女孩的性格很像母亲。

  这是由于道德感、美感、羞耻心和害怕被别人厌恶等心理力量的发展,这些心理力量与儿童时期的毫无俺饰的性力冲动是对立的。这种发展一半由于家庭教养和社会要求,另一半则由于躯体的发育。

  这一时期的性冲动暂时停止活动,儿童中止对异性的兴趣,倾向和同性者来往。这个时期的最大特点是对性缺乏兴趣,男女儿童的界限已很清楚。但是性力的冲动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向今后社会生活所必须的一些活动——学习、体育、歌舞、艺术、游戏等。这是通过升华作用的机制实现的,也是性力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更有目的的作用。儿童在这时期若遇到不良的引诱,就会产生各种性偏离。

  (或两性期)(genital stage)是青春期到成年期,亦是性成熟期,其特征是异的倾向占优势。这时候性力发生以下两项基本转化:

  2)性快感出现了一种新的位相——最终快感(end pleasure),这是最主要的性目的,与前些阶段的先前快感(pre-pleasure)正好相反。先前快感只能引起紧张,它只是婴幼儿的性欲,在青春期及以后的生活中只起辅助作用。弗洛伊德坚信病人所表现出来的神经病障碍,在儿童时代的经验中已经产生。因此,他是首开强调儿童发展之风的理论家之一。

  弗洛伊德按力比多能量贯注于有关部位的变化和发展,把性心理(人格)划分为上述五个阶段。关于儿童的性,尤其是恋母情结的提出,令新精神分析学派最为不满。

  但弗洛伊德的信徒却认为这个情结不仅在精神病的产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个体的正常发展上也有重要的影响。这表明古典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正是在对力比多(性)的性质、地位与作用的理解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