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交通信息

中国质量综合评价报告》暨“西交大指数”发布西安交通大学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11-3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新报告对西交大指数的构建进行西安交通大学进一步的完善与提升,做了三个方面调整:首先,调整了评价指标。以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的四种“约束性”指标——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基础,增加六种一般污染物——烟粉尘排放总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生活垃圾清运量、化肥使用量和农药使用量,构成污染排放的指标体系。与旧体系相比,新体系更能反映我国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方面和政策关切,也能更准确的体现我国的污染排放状况;在吸收因子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去掉森林覆盖率这一相对指标,将林地面积替换为森林面积,全部选取绝对指标评价,便于后续的指数计算。其次,在构建质量综合评价指数(也称总量指数)的基础上,分别从经济增长的代价、人口和空间三个角度,构建质量评价指数,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质量的好与坏。最后,更注重区域、省域指数的排序。为了便于对于报告的解读,区域、省域的指数排名采用“升序排列”,指数值越小,排名越靠前,质量越好。

在“绿色”发展的引领下,2016年《中国质量综合评价报告》是西安交通大学质量综合评价中心继2015年《中国综合评价报告》首次发布后的第二版报告,该报告作者是在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袁晓玲教授的带领下,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质量综合评价中心参与,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和大量调研的最新。报告的完成过程得到了国家环保部的大力支持,陕西省科技厅的指导,西安交通大学科研院以及陕西各地市环保局有关领导的指导和帮助。

11月19日,《中国质量综合评价报告》暨“西交大指数”发布会在西安举办,会议是由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科学处、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主办,西安交通大学质量综合评价中心承办。西安交通大学席光副校长、部工程评价中心副总工程师任景明、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何军、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魏玮副院长等出席并致辞,陕西省社科院院长任哲、西安市社科科合会院长王作权等相关部委及学者及专家80余人到场参会。

责任编辑:殷誉玮审核:雪花

本次发布会,系西安交通大学质量综合评价中心第二次对外发布“西交大指数”。西交大指数结果显示:2000年—2013年,全国质量总量指数不断上升,质量持续恶化,2011年后全国质量总量指数上升幅度减小,质量恶化速度减缓,说明进入“十二五”以来,我国质量不断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遏制;八大区域质量总量指数演变与全国相似,但区域间质量差异大,不仅地理距离大的区域间质量差异大,而且地理临近的区域质量差异也不小,说明生产布局是影响我国质量的主要因素,而非地理;、天津和上海的质量总量指数先上升后下降,质量改善趋势明显,其余区域的质量总量指数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质量并未改善,省域间质量差异大。

新版报告的新特点:一是政策相关性。报告中一再强调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政策的两个重要工具。报告的分析也着重关联两个政策工具的实施与质量改善的相关性,尝试从政策工具的角度解读我国质量的演变规律;二是多视角。报告的评价视角是多层次的,以整体视角看待质量是一个层次,从正(自净)反(污染排放)两个视角界定质量是另一个层次。新版报告强调某一区域具备“低污染、高自净”的特征才有可能改善当地的质量。以往依靠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单一政策工具已不能满足新环保形势下质量改善的要求。质量的重新界定可以丰富我国改善质量的政策工具。污染总量控制制度加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工具组合应该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重要手段。(西安交大质量综合评价中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