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生活  互联网

专车服务乱象频生 运营资质管理混乱成祸首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3-1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随着专车服务的规模迅速扩大,如今,方便快捷的服务特色使得专车服务很快走进寻常百姓生活,面带微笑、帮忙开车门、搬行李的专车司机已是随处可见。当然,随着专车市场影响力提升,其所引发的争议也越来越大,诸如绕路、拒载等专车服务乱象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如何更好地运行专车服务体制,成为监管部门目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当然,广阔的市场前景下,平衡专车市场的供求关系,更是专车行业乱象整治关键。

  专车服务市场乱象横生

  今年2月14日,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两家公司宣布合并,双方将组成一家公司共同拓展打车市场。不久之前,国内最大的租车公司神州租车也闪电杀入专车市场。不难发现,被看好的市场空间使得包括AA租车、易到用车、Uber专车等企业也纷纷布局专车市场,可谓是遍地开花。不过,在快速发展的背后,绕路、不认路、拒载等问题也层出不穷,在给消费者造成困扰的同时,也给专车行业划上了败笔。

  据《法制晚报》报道,市民韩小姐常使用专车出行。前两天韩小姐叫了个滴滴专车,等了半小时司机都没到指定的上车地点,导致韩小姐和客户约定的会面迟到了近一个小时。当司机道出因不认路而迟到时,韩小姐大为恼火。无独有偶,市民王小姐也因遇到一名不认路的滴滴专车司机,在寒风中苦苦等待了20分钟。不认路对于专车服务而言,一定程度上让服务大打折扣。据相关数据显示,在目前所有对于专车的投诉中,司机不认路的投诉率最高。

  除了不认路,不少专车司机为了多挣钱,故意绕路或拒载。不仅如此,由于专车多为私家车或者挂靠租车公司的车,很多消费者觉得存在安全隐患。《信息时报》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女性敢单独乘坐专车的比例不到10%。此前,就有诸多媒体报道女性乘客遭遇专车司机频繁搭讪的情况,使得消费者对专车服务心有余悸。

  至此不难看出,当专车服务步入成长期,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问题就成为了专车市场之殇。中国质量万里行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当前,包括专车服务在内的新兴消费服务领域投诉激增,成当前消费投诉热点。而专车在投诉监管方面也存在空白,纠纷时有发生,消费者维权更是困难重重。

  专车服务合不合法?

  专车服务本是顺应市场需求,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却为何频陷乱象泥潭?究其根本,运营资质管理混乱给各式违法违规提供了可能与空间。

  一直以来,专车合不合法是业界讨论的焦点。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和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律师施杰在针对专车业务讨论时提出,目前构成专车服务的租赁、代驾等服务环节都是合法的,只是专车业务中的部分环节和该行业还存在法律空白,并非完全没有合法化的可能。将这些合法环节组合在一起的专车业务,其实是打了法律的“擦边球”。

  不仅如此,不少私家车也混迹其中,无形中为地下黑车提供了运营空间。据新浪科技相关调查显示,滴滴平台实际运营的私家车数量远远超过其平台自有车辆数目。而滴滴的做法则是帮助私家车进行“洗白”,挂靠在租赁公司,以便让它们符合政策规定。

  对此,行业律师赵占领表示,如果私家车通过挂靠在汽车租赁公司名下、再通过专车软件平台去运营,不论司机是否车主本人,是否租赁公司的员工,这种行为都是违规的。而专车服务这些运营资质管理的混乱必然带来乘车安全、事故责任认定等多方面问题。

  监管根本在于平衡供求

  当下,专车行业的市场生态不容乐观,加强监管力度是扭转其野蛮生长现状的当务之急,而通过资源配置平衡供求则是整治根本。

  目前在许多城市,由于长期存在的出租车行业牌照数量管制,运能供给严重不足。根据统计,北京每天150万人打车,其中只有90万人可以打到出租车,成功率只有60%。在严重的供需失衡下,消费者最基本的用车需求都无法解决,更谈不上安全和利益保障。因此,根据目前各地的市场供需状况,量身定制用车方案显得格外重要。

  3月13日,交通部长杨传堂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专车改革要讲最大的公约数,企业、平台、消费者都要考虑。我们第一考虑的是消费者的利益,然后才是经营者的利益”。因此,把专车服务纳入更开放且规范的管制中,并探讨更加严厉的准入标准,或者选择一些城市作为试点逐步推进,以积累平衡专车市场供求的有效经验并推广。

  对于私家车是否准入专车市场,业界可谓见仁见智。目前来看,租赁公司的车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对于专车而言,如果只允许租赁牌照汽车上路,必将使专车对运能的改善停留在“杯水车薪”的地步。当前的主要问题或许在于私家车能否遵循运输市场规则,承担应尽责任,并接受有效的监管,与租赁牌照车享受同等待遇。

  当下,专车服务拓宽了民众出行选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打车难”的问题,如何平衡专车服务市场考验着监管的智慧。而随着专车企业竞争的加剧,能否拥有高品质的车辆、专业的司机以及灵敏的大数据调度后台,也影响着广大乘客的选择。监管部门可以从消费者各方面的切身需求入手,采取优胜劣汰制度优化资源配置,逐步提高专车行业的服务标准,营造供求平衡的专车服务生态环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