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社会民生

社会体制意在民生?社会民生体制改革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载于《经济日报》1月25日4版,有删节)

从基层治理创新到完善,从《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施到户籍制度破冰,我国在社会体制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标本兼治,激发了社会组织活力,搭建起更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也使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如今我国已经建成了由9万多个城市社区组成的庞大体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每个社区少则有1至5个社会组织,在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有的社区已经拥有5至9个社会组织。”民政部基层和社区建设司副司长刘勇说。而按照规划,到2015年,我国注册社区志愿者将达到本地区居民总数的10%以上,每个社区都将拥有5支以上的志愿者服务队伍。这将构成基层治理的辅助网络,为下一步实现社会自治,变“独唱”为“群众合唱”奠定基础。

2014年是全面深化的开局之年,也是社会体制不断深入的一年。

“社会体制很重要的一点是以社会治理代替社会管理。”国家行政学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社会体制蓝皮书》主编龚维斌说,随着城市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走出村庄,很多人离开单位,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方式变了,社会治理的模式也要相应改变。

过去的东沙社区是个旧村安置院落,楼道杂物多、卫生差、停车秩序乱、电线私拉乱接等问题长期未能解决。2014年,双水碾街道启动“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工作,引导各社区深挖辖区资源,培育发展各类社会团体40余个。77号院也通过民选单元代表,组成议事会,发动居民志愿参与院落秩序,让过去脏乱差的老旧院落变成整洁干净的洋房小院,居民也从对社区生活漠不关心变为积极参与。

“现在我们这个院子就像一个大家庭,不光有居民自发成立的志愿者护卫队每天免费打扫院落卫生,住户里的律师、文艺人才还组织各种活动,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提高居民自治和法制意识。”在成都市成华区双水碾街道东沙社区77号院住了近10年的黄会清认为,是引导的社区自治让77号院变了模样。

原标题:社会体制意在民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