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社会民生

中国社会报新闻出版中国新闻出版报:用新闻评论回应社会关切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如今的刊发频率越来越低,在注重导向的今天,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新京报》这样的显然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用新闻报道来回答社会疑问往往不同于用新闻评论来回答,新闻报道评论化并没有受到广泛支持,而新闻评论报道化反而是由来已久,今天恐怕还要加上一条,就是新闻评论话题化,只有这样,我们的新闻评论才能积极地、不躲闪地社会问题,做到不失语。

原标题:用新闻评论回应社会关切□本期点评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刘宏

很多人如今已经很容易把孔子和中国联系在一起,不仅仅是因为孔子学院,还有许多人把孔子和中国的国家形象紧密联系起来,结果就是这个项听上去像那么一回事。此事倒是提醒我们,就是中国有没有必要设立一些国际项?如果设立应该用什么名义?或者说是用谁的形象?

就这篇《对“孔子和平”闹剧应一笑了之》而言,“孔子和平”这样的闹剧不仅是一个新闻事件,可以说它同时也是一个评论事件,换言之,它本身是有新闻评论空间的。类似的事情并不少,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许多事件都具有话题性,所谓的网络场,说白了就是一个庞大的公共讨论空间。以往,一个新闻事件出来后,通常的方式就是用新闻报道来回应,而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够的,还应该用评论的方式来解答社会的疑问。并且,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新闻的周期运转加快了速度,这就要求新闻评论的回应也应相应提速。

像“孔子和平”这样的闹剧,很适合《新京报》等都市类刊发。因为在评论格局上,不同的也承担着各自的任务。实际上,中国对国家级评非常看重,因此,有关的审批也很严格,稍微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像“孔子和平”这样的项十有是山寨的。国家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项,不会因为一个项的设置就造成国家形象的很大损失。反而是某些人借境外注册钻设立项,让我们对中国内地设一事有了更的认识。

在业内外一片唱衰纸媒之声的今天,剩下的最有力的武器似乎就是评论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新京报》精心打造评论版的做法是很正确的,特别是。过去有的曾经尝试把个人化,采用个人署名,现在看,这也像是评论界的一个闹剧,不符合全球的潮流。不仅仅应该培养出色的专栏作家,还应该有鲜明的立场,这不只代表同仁态度,也反映了的存在价值。

说老实话,在看到《新京报》该篇之前,也没有搞清楚“孔子和平”的闹剧到底是怎么回事,因为网络的特点是把新闻事件简化,不仅仅是标题党,而且什么内容吸引人眼球什么内容就突出处理,结果常常是只关注一个点,不及其余。因此,要想在网络上搞明白一件事,往往需要阅读者有搜索的主动性,网上不缺乏信息,但是,如果仅仅依靠新闻的推送,经常就会不明事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和传统的阅读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传统采取的方式就是一次让你看明白。而新的阅读是多次的、碎片化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