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社会民生

上海金融报,关心社会 关注民生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7-1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东方心理研究院副院长郑葵在解读调查报告时表示,社会事件对的影响往往存在积极或者消极两种不同的影响。怎样将事件本身的消极属性为事件后续处理结果的积极影响,需要引起有关部门反思。

报告显示,对其他类别事件的关注明显不足。比如,与其他类别的事件相比,军事科技类事件对于普通而言,显得过于遥远,不够“接地气”。社会心理变迁研究,增加军事类和科学类事件的宣传报道。军事和科学始终是我国现阶段快速发展的重要方面,此类事件也会更容易激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有利于社会主义正能量,提高的积极心理感受。因此,在主动关注民生类事件,以及经济类事件的同时,作为传媒的主体需要增加军事类和科学类具有重大意义事件的度,促进关注事件多样化的进一步发展。

调查报告表明,现阶段对社会热点事件的了解均以网络途径为主,如微博、微信等移动平台。这些平台的信息发布存在即时、便捷的特点,但是也存在消息来源不可靠、虚假新闻等不利因素。通过网络途径曝料的既包括积极事件,也包括消极事件。

此外,需要认识到,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渐渐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的价值判断标准,具体表现在对社会事件认知一致性程度的不断提高。因此,有关部门尤其是新闻,需要根据对社会事件的反应进行适时适当的引导,不能扭转对事件的看法,或对的意见影响。尤其是针对消极事件进行报道时,应该尽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力求,为查找,同时积极对后续事件情况进行关注。

本报讯

不过,就单一年份而言,类事件和经济类事件的影响不容小觑。以最近的2015年为例,类事件和经济类事件占全年事件数量总体的50%。由此说明对经济类事件的关注热情与日俱增。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系教授崔丽娟认为,从调查来看,对于重大事件的反应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平和的状态。从认知一致性来看,主体已经具备了分辨、能够进行判断的能力,因而对社会事件的情绪感受、正负利弊会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行为比例来看,对社会事件的反应趋于稳定,出现过激或极端行为的概率有所下降,更多是关注事件后续发展所带来的结果能否令人满意。

(记者马翠莲)日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上海市社会心理学学会联合发布了“社会心理变迁(2012-2015)——影响心理的年度十大社会事件”调查报告。这份近4年社会心理变迁调查报告显示,最关注、或者对影响最大的始终是民生问题,尤其是涉及基本生活或是社会根基的事件,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