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常识

超市购物的15个“心理陷阱”实用宝典二超市心理陷阱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3-1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常去超市买东西的人,一定知道买酸奶、牛奶什么的拿最里边的。特别是,当你发现最里面的日期确实比最靠外的新鲜时,内心傲娇小暗爽迅速爆棚!但是,超市里的陷阱可不止这些!(微信:pax660)

12.被切开的水果“来历可疑”。

一些影响力不大的品牌通常没钱大量投放广告,质量也不出众,所以利用“人海战术”,在超市内大量安置导购员,并给以高比例提成。

14.导购员大多拿回扣。

分享是一种美德,布施是一种品质

9.买一赠一有猫腻。

暧昧的灯光往往让食品更娇艳,一般来说,肉类常用红灯光,面包类常用黄灯光,海鲜类常用蓝灯光。

帮你化解财运、健康、爱情难题。

11.大包装比小包装更贵。

有些商家悄悄提高商品价格后再附送赠品;也有许多超市常将快过期的商品与正品销售,消费者往往忽略它的生产日期。

调查发现,被“困”在长长结账队伍中的人,购买货架上糖果、饮料的几率高百分之二十五。收银台边的商品一般是日用品或经济实惠的小型零食。看完还真那么一回事啊,从货架到摆放、广告、灯光、音乐,看似随意,其实都经过了精心设计。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钱从你的口袋里“掏”出来,让你防不胜防!

15.结账是最后一道购物关。

南京的超市里常常会搞促销,但有些促销未必真的便宜。比如,在特价区会混有一些原价的东西。其实,很多特价商品并不“超值”。

我们用一颗平常心去追寻最真最美!

以后去超市购物还是要多留个心眼。

13.利用灯光以“色”诱人。

分切的水果可以吃多少买多少,这种销售方式表面看很方便消费者,其实来历可疑。超市每天都有大量水果因外观或变质等问题无法销售,一般的做法是化整为零,分装销售。南京有些超市的工作人员用刀把果蔬坏的部分切掉,剩下的切成小块,用保鲜膜包装起来,这样看不出一点儿问题,消费者买到的商品质量却可能大打折扣。

很多消费者会有“买得多比买得少实惠”的惯性思维,其实,很多商品的大包装价格都比小包装贵。这种情况大多存在于休闲食品中,如饮料、薯片等。而且这些商品的重量、价格往往都不是整数,比如480克、458克等,消费者一时也算不清到底哪种更划算。

关注菩安微信:pax660(长按可复制)

10.特价区“浑水摸鱼”。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