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健康生活  健康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我国主动健康的实施现状及对策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2-0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主动健康是一种多主体参与,通过居民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取健康相关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健康行为的整体医学模式。

  随着我国疾病谱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以患病就医有病治病为主的被动医疗的弊端不断显现。被动医疗作为维护健康状况的终末环节,不仅在宏观层面增加国家医疗支出,而且在微观层面也会加大患者及其家庭的精神和经济负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近年来预防大于治疗以健康为中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导向的主动健康逐渐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1999年李东川在翻译Total health for woman时将Total health译为主动健康,虽然此书并未详细介绍主动健康的概念,但是主动健康这一术语仍在体育、建筑、教育和医疗等领域迅速引起极大重视。长久以来,我国的主动健康建设在探索中发展缓慢。为了提高各领域对主动健康的认识,本文对主动健康的定义和目前我国实施主动健康的现状进行综述,并对主动健康实施过程中不同主体可采取的措施提出建议和展望,以期为我国主动健康的实施提供帮助。

  主动健康的概念在2015年由不同学科的专家跨领域提出,尔后,各专家结合学科特点为主动健康赋予了不同的定义。在我国,体育领域的学者认为:主动健康是通过对主动施加可控刺激,增加微观复杂度,促进多样化适应,从而实现机能增强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逆转的医学模式[6]。老龄化研究中心学者认为:主动健康是一种关注躯体、精神和社会的综合功能,重视个体主观行为的持续性参与,关切生命质量和终生价值的健康观[7]。全科医学则认为:主动健康是一种基于整体医学观,关注的微观复杂性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侧重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监测居民健康状态变化的医学模式[8]。主动健康管理科学学者认为:主动健康管理是通过自我积极构建健康素养体系(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及基本技能素养)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主动获得持续健康的能力(包括愉悦的身心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虽然不同领域对主动健康的定义出发点不同,但是其均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作为主动健康的核心关注点。此外,体育部门强调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减少疾病、促进健康;老龄化研究中心从提高生命质量角度出发,强调个体的整体健康观;全科医学结合基层全科医生为居民提供持续性服务的特点,强调了对居民健康状态的动态监测;主动健康管理者则强调了个体对于自身健康行为的管理能力。

  在国外,主动健康也无明确的定义和内涵,国外按照居民对健康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健康相关行为的执行情况将主动健康分为健康素养(Health literacy)和健康行为(health behavior)两部分。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健康决定的能力。公共健康领域的专家将健康素养分为3种类型:功能性健康素养(functional health literacy)、互动性健康素养(communicative/interactive health literacy)和批判性健康素养(critical health literacy)。功能性健康素养指阅读和理解药品标签、药品说明书和其他基本健康相关信息的能力;互动性健康素养是指运用认知和社会技能积极参与、理解各种形式的交流并将新信息应用到不断变化的形势中的能力;批判性健康素养是指为了个人和社会利益,批判性地分析和践行健康信息的能力。健康行为是指居民为了增强体质、维持与促进身心健康和避免疾病发生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主要包括基本健康行为、预警行为、卫生服务利用行为和避开环境危害行为4个方面。

  综上,本文将主动健康定义为一种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以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为主导、个体为单位、多部门共同合作(医疗机构、教育机构、媒体、环保机构、食品安全机构等),全民参与,通过提升个体健康素养、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等方式,促进个体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生命质量并持续参与健康维护的整体医学观。

  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任务。尔后,我国印发并实施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健康中国专项行动(2019—2030年)》等一系列政策,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健康促进体系。自上述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在健康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如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建成、药品供应保障体系逐步健全、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得到加强、全民健康生活逐渐普及和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等。然而,目前我国在推行主动健康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与阻碍。

  由于主动健康是一个跨领域的概念,其内涵尚不明确,导致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相关部门和居民对主动健康的认识不够全面。在部分地区健康仅仅与环境有关,与心理因素、生活方式、遗传因素、医疗水平无关没有必要进行健康体检不需要主动获取卫生保健知识等观点仍然普遍存在;2017年我国居民健康信息素养水平仅为22.95%,部分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甚至仅为8.2%。

  虽然目前我国已设立的医疗、保险、教育、环卫和体育等部门均承担了部分促进居民健康的相关工作,但是这些机构间彼此独立,且在涉及主动健康相关工作上无明确的分工,甚至存在部分工作内容的重叠,导致各主体对主动健康相关工作重视程度低、执行力度差,进而出现了各主体间责任推卸、政策执行效率低、资源分配不平衡等问题。因此,我国亟须成立专门的主动健康管理机构,负责各主体间的工作布置、关联协调和资源分配等工作。

  (1)医疗机构在居民的医疗和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均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现象,这一方面可能与我国居民有病时才就医的传统观念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医患比例失调,医务人员工作任务重(如医疗、公卫、科研和教学等),对疾病预防的重视不足有关,如缺乏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缺乏对并发症的筛查、缺乏对企业和职工的职业安全教育等。

  (2)教育机构虽然目前开设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部分教师、家长及学生对健康教育课程不够重视(如健康课程的授课教师并非健康专业人员,学生因其他课程课业繁重而轻忽健康相关课程等),导致近视、肥胖和体育活动缺乏等青少年高发健康问题得不到解决。

  (3)随着全民健身的兴起,各社区运动场的建立和体育设施的配备趋于完善,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体育指导,居民锻炼时常伴随不规范行为,如参加体育锻炼时动作不标准、运动量过大、器材使用方式错误等,导致部分体育活动效果欠佳,甚至会引起各种运动损伤。除上述因素外,居民接受的健康指导内容与其需求不匹配也降低了居民有效获取健康信息和服务的可能性。

  由于各责任主体对主动健康重视程度较低、主体间健康责任不明确,分配到主动健康相关项目的人力和财力较少,导致主动健康难以取得成效。如学校聘任的健康相关课程的教师(体育老师、健康教育老师和心理老师等)较少,导致学生获得健康教育及健康咨询的机会减少;社区体育公共服务配置不足,导致居民体育锻炼缺乏;宣传机构对健康相关知识宣传较少,导致居民健康素养不足等。此外,健康相关资源分配不均也是导致主动健康资源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我国东南部卫生资源的数量明显高于北部、中西部地区。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作为主动健康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对主动健康的促进起到关键作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提高对主动健康的重视程度,将健康理念融入各项公共政策中,并对各项政策进行健康效益的评估和论证,包括制定主动健康计划、建立主动健康促进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联动、优化社区环境等,具体措施如下:

  (1)成立健康管理机构,负责主动健康战略规划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评估工作,负责主动健康相关部门的协调及居民健康素养的监测、评估与提高,合理分配健康资源,缩小区域间卫生资源供给差异,促进健康公平,保障居民的健康权益。

  (3)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等途径加强社区、医疗、教育等机构的联动,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并协调一致的主动健康促进网络。例如,定期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医务人员、教师、环卫人员等进行部门间培训和交流,以便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指导;激励医务人员实施主动健康措施;在社区建立体育场配备教练员和体育器材,让居民能够享受健康服务,同时也能得到及时的健康指导和保障。

  (4)完善城市规划管理,改善社区环境(自然环境、文化环境、教育环境、交通环境等),加强社区基础建设,以此保障居民拥有健康、宜居、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5)建立主动健康专家库,组织健康相关专业人士定期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并对健康教育相关资料进行审查,指导健康教育相关人员对居民进行科普教育。

  (6)通过制定政策,规范烟、酒精、含糖饮料等不利于健康的商品生产和销售渠道,促进居民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如强制在烟酒包装上标注烟酒对的损害,提高烟酒价格和消费税。

  医疗机构是保障居民健康的重要主体,其作用贯穿于主动健康实施的整个过程,从健康计划的制定到实施、疾病的预防到治疗、健康素养的提升到健康行为的养成等各个阶段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能力明显提高,但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经济负担仍不断增大,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旧严峻。居民逐渐意识到,仅仅依靠提高疾病诊疗技术实现全民健康是不可行的,疾病的预防才是促进健康的最关键环节。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居民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主要承担者,在疾病的预防中具有关键作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促进主动健康的措施如下:

  (1)在基层卫生机构设立主动健康管理负责人,负责卫生系统内部部门间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包括主动健康相关活动的资源分配、技术支持及相关人员的招聘和培训等。

  (2)培养居民的健康理念,激励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居民进行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健康理念的宣传,并对居民进行饮食、锻炼、戒烟、急救技能、精神卫生等相关行为的指导。

  (3)开展社区、家庭主动健康计划,把健康促进纳入社区、家庭发展规划中,医疗机构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疫苗接种、疾病筛查、体检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等服务。

  (4)成立职业病防治小组,对工厂、企业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并对的员工进行健康指导,保证居民在健康的环境中工作。

  社区医生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在社区居民健康管理中具有绝对优势,对居民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居住环境和健康资源等最为了解,因此,成为促进居动健康的重要推动者,也是主动健康实施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卫生服务提供者。社区医生在主动健康实施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包括:

  (1)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中记录居民的个人及家庭情况、居民的生活习惯、易患疾病的危险因素、已患疾病及治疗情况,为居民提供连续、综合的照护。

  (2)通过公众号、公益广告和海报等途径为不同年龄的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帮助居民养成定期体检、按时接种疫苗和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习惯。

  (3)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包括为各年龄段人群提供疾病的预防、干预、转诊、康复、随访和传染病的防控等服务。

  (4)为社区特殊人群提供健康保健服务,包括孕产妇保健、婴幼儿保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残疾人的管理等。

  家庭和居民是主动健康措施的最终执行者和最终获益者,也是另一种含义上的主动健康实施主体。良好的健康素养是居民实施健康行为及改善健康结局的前提。但是,目前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导致居民仍然存在诸多健康行为问题。

  《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提出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居民应做到自主自律,养成符合自身和家庭特点的健康生活习惯,合理膳食、科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15]。因此,家庭和居民促进主动健康的措施如下:

  (1)居民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途径获取健康相关知识并主动将健康知识转化为健康行为。

  (2)合理膳食,制定饮食计划表,合理搭配食物并在膳食中做到三减饮食,即减盐、减糖和减油,选用适当的厨房量具(量勺和量杯)控制盐、糖和油的用量。

  (3)适量运动,制定运动计划表,并严格执行,可通过按时打卡和集体活动的方式提高运动积极性,以此减少肥胖、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4)吸烟是支气管炎、肺癌、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高危因素,过度饮酒则会增加酒精性肝炎、酒精中毒的风险,因此,居民应主动做到戒烟限酒,减少烟酒相关疾病的发生。

  (5)心理疾患是心身疾病的重要病因,目前已发现的心身疾病多达68种,并且部分患者由于担心被歧视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因此,家庭成员间应加强沟通、交流和支持,维护心理健康,避免心身疾病的发生。一旦发现家庭成员中出现精神异常者,应正确认识疾病并引导患者及时就医。

  (6)定期体检和合理用药,在医生指导下,针对高危因素主动参加疾病风险评估,必要时采取干预措施,用药遵循医嘱,不私自增减药物剂量或改变药物疗程。

  住房、交通、就业、环境、基础建设等均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教育机构和媒体机构则是主动健康理念的主要传播机构,因此,推进主动健康资源相关方的参与也是影响主动健康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

  (1)教育机构应开设健康相关课程,包括营养、心理健康、健康行为、安全与急救、体育锻炼等,并将这些课程纳入考试评定体系。

  (2)媒体等宣传机构应主动提高对健康素养(身体素养、心理素养、社会素养)的重视程度和传播意识,并倡导社会各部门开展主动健康相关的项目和主题活动,推动主动健康知识及健康行为的传播[33],同时加强对戒烟限酒、减少含糖饮料摄入等行为的宣传。

  (3)体育部门应提高运动场所和设备的开放程度,并提供体育运动项目选择、体育器材使用方法等内容的指导。通过提高居动技能(如体能训练、运动康复、运动营养、体质监测等)促进机体维持稳态。

  (5)建筑材料、医疗器械、家具和电器等生产厂家要积极改良生产工艺,将产品影响健康的因素(如有毒有害气体、光污染、辐射和噪声污染等)降至最低。

  (6)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电子信息等行业应积极研发健康素养评估与提高、健康行为习惯养成、疾病预防和治疗等相关产品。

  综上所述,主动健康是一种多主体参与,通过居民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取健康相关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健康行为的整体医学模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教育机构、宣传机构和个人均是促进主动健康的重要角色,各主体应明确责任,在积极承担自身责任的基础上加强合作,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培养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健康相关服务,全方位全周期地保障人民健康,推动我国主动健康的进步和发展,早日实现全民健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